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09篇
  免费   2317篇
  国内免费   1129篇
电工技术   3286篇
综合类   7245篇
化学工业   5832篇
金属工艺   1521篇
机械仪表   3115篇
建筑科学   3380篇
矿业工程   2637篇
能源动力   3187篇
轻工业   5220篇
水利工程   2100篇
石油天然气   3266篇
武器工业   316篇
无线电   40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56篇
冶金工业   1937篇
原子能技术   1420篇
自动化技术   388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508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484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6929篇
  2013年   754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420篇
  2002年   13391篇
  2001年   16454篇
  2000年   3944篇
  1999年   1678篇
  1998年   965篇
  1997年   686篇
  1996年   591篇
  1995年   881篇
  1994年   401篇
  1993年   378篇
  1992年   617篇
  1991年   393篇
  1990年   532篇
  1989年   25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低温提取法从冬眠期狗獾脂肪组织中提取狗獾油,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进行安全性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狗獾油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上清液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5.3%,沉淀中为65.5%,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亚麻酸、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试验发现,狗獾油无急性毒性,对皮肤无刺激性,无过敏反应。分析表明,狗獾油除在传统中医领域用作药物外,还有可能替代猪油成为新的食用动物油。  相似文献   
992.
以杜仲籽为原料,4号溶剂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杜仲籽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进行优化。重点探讨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次数对杜仲籽粕残油率的影响,并采用GC分析杜仲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杜仲籽油的最佳亚临界萃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0 h、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杜仲籽粕残油率为0.85%;杜仲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为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磷酸香草醛法实时监测裂殖壶菌发酵产DHA油脂的积累情况,对裂殖壶菌的基础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裂殖壶菌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L,玉米浆粉6 g/L,蛋白胨4 g/L,硝酸钠3.6~3.9 g/L,海水晶15 g/L;在50 L的发酵罐中采用后期流加一定量的葡萄糖提高碳氮比来提高油脂积累外,通过流加3.0 g/L的大豆油来刺激菌体生长,最终经过72 h的流加培养,菌体湿重达到200 g/L,总油脂含量达到60%以上,油脂脂肪酸组成中的DHA含量占22%左右。  相似文献   
994.
阿魏酸与十二醇在钛酸四乙酯催化下合成阿魏酸十二烷基酯,并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了产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酸醇摩尔比1∶5,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10 h,催化剂用量4%;在最佳条件下,阿魏酸十二烷基酯的产率为81.8%,纯度为90%。DPPH法评价结果表明阿魏酸十二烷基酯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Schaal烘箱法评价结果表明其用量在0.04%时对胡麻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为进一步提高终极腐霉EPA产量,在初步优化发酵条件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终极腐霉生产EPA发酵工艺。获得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蔗糖8%,硝酸钾0.4%,酵母粉0.65%,磷酸氢二钠0.175%,硫酸镁0.065%,大豆油1.0%,起始p H6.0,装液量50 m L/250 m L。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EPA产量达到541.61 mg/L,比初步优化产量(456.39 mg/L)提高了85.22 mg/L。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添加植物油及吐温作为高山被孢霉合成油脂的前体物质,分别考察了不同前体物质的添加对菌体的生物量、油脂含量、油脂产量及所得油脂中各脂肪酸组分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添加植物油作为前体不但可以提高菌体中油脂含量,而且会使油脂中花生四烯酸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中加入菜籽油、亚麻籽油及大豆油为前体时,花生四烯酸的产量分别达到了2 063.2、2 062.8 mg/L及2 192.9 mg/L,比对照组提高了112.72%、112.68%及126.10%;而以吐温80为前体时,虽然菌体的油脂产量有所降低,但油脂中花生四烯酸的产量比对照组提高了79.91%,达到了1 744.9 mg/L。  相似文献   
997.
建立了以d5-3-氯-1,2-棕榈酸二酯为内标物,面积比法定量测定食用植物油中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加内标后经甲基叔丁基醚溶解,与甲醇钠-甲醇溶液酯交换反应4 min后加酸性溴化钠终止反应。使用液液萃取法进行萃取后,加0.2 m L苯基硼酸于45℃下衍生20 min,进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为10μg/kg。利用该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油精炼过程和冷冻储存时间对3-MCPD酯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脱臭工段是产生3-MCPD酯的主要来源,随着植物油储存时间的延长3-MCPD酯含量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98.
以大豆油、棕榈油作为煎炸油,薯条、鸡块和鱼排作为煎炸材料,研究煎炸油黏度影响因素、高温煎炸过程中油样的流动性及黏温特性,分别采用Arrhenius、Lioumbas、Andrade-Arrhenius和Williams-Lander-Ferry模型对其黏温特性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煎炸过程中,煎炸油整体呈牛顿流体(10~1 000 s-1);煎炸中大豆油黏度增加快于棕榈油,煎炸荤食的油黏度增加快于煎炸素食的油黏度,煎炸时间的延长均促进油黏度增加;煎炸油黏温变化速率随煎炸时间延长而加快,整体黏度趋于上升;比较4种模型发现Lioumbas模型拟合煎炸过程最佳。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原MC型埋刮板输送机在生产中出现的运转不稳定等问题,对刮板输送机机体的下料装置、刮爪形式、防粘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并进行了生产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刮板输送机运行平稳可靠、性能稳定,杜绝了跳链、断链等现象的发生,刮板输送机运载电流由20 A降到18 A,保证了油脂浸出车间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