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利工程   1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层次类剔法"的研究思路,估算了赣江各水文站控制流域的年均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年均侵蚀量1923.0万t/a,平均侵蚀模数237.6t/km2·a;流域内中、低山地貌类型区泥沙输移比大于0.9,丘陵和平原区介于0.5~0.9之间,流域平均为0.54;且土壤侵蚀强度和泥沙输移比分别与流域面积没有规律性的趋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至今所有流域泥沙输移比与流域面积关系其实质都是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的关系。前人的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关系的研究结论认为一般都是呈现反比关系,黄河中游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不是这样的关系,这是一个特例。本文通过三个不同层面,即长江干流、黄河干流,长江上游、黄河中游主要支流及任意流域的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关系的分析研究,认为黄河中游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不是反比关系,这不是特例。因为,长江上游无论是干流还是支流或任意流域的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同样不存在一个规律的反比关系。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的真正关系不是受控于流域面积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流域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单元的性质、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等多个因素,其中最本质的是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单元的活动性质及控制面积。本研究可以推进河流泥沙学科的发展、开拓环境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有助于流域大型水库的泥沙淤积前景的科学预测;同时对流域尺度转换理论在地学中的正确应用的可能性也是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治理的许多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看法:下游地上河形成的决定因素:(1)坳陷地质构造条件,(2)多沙少水,(3)筑堤束水。地质构造条件决定黄河下游永远是一条堆积性河道,始终达不到冲淤平衡;河道的长度和滩槽差不是决定维持现行河道的关键,而河道寿命取决于大堤的抗洪能力和上游来洪量的大小,河道本身的形态,以及其他边界条件;估算黄河决堤的淹没范围,不仅考虑洪量,堤外的地貌条件,还要考虑决堤时华北平原的天气形势;中下游多种减沙措施并举,是减少黄河下游淤积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黄河源再议     
1978年夏,作者曾赴黄河河源区进行实地地理考察,事后在有关杂志发表了关于黄河源问题的浅见。近来,“人民黄河”又就黄河河源问题展开了讨论,设想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就黄河源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现就考察时所见,并结合平日专业所知,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关于河源的确定迄今为止,关于什么是河源尚无一明确的定义,辞书所载亦仅是指江河的发源地这样一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游多石峡峡谷以上的部分,统称为黄河的河源段,全长约342公里,它基本上是一个高原上的湖盆宽谷地带。河源段及其附近地区的地貌发育严格地受到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区内主要构造方向为NW-SE至NWW-SEE向,  相似文献   
6.
泥沙灾害类型及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由水力或重力侵蚀形成的泥沙有二重性作用,即泥沙既能致灾,又能成为宝贵资源,根据泥沙致灾过程和特性,泥沙灾害可以分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滑坡和泥石流为前者,由泥沙引发的洪水灾害为后者。以黄河下游为例,论述了间接泥沙灾害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中上游的强烈侵蚀产沙,强烈的沟道与河道泥沙输移,河道泥沙堆积空间制约,水沙关系不协调。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泥沙输移比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景可 《泥沙研究》2002,(1):53-59
首先阐述泥沙输移比界定的三个条件一是粒级 ,二是时间 ,三是空间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长江上游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可靠的侵蚀产沙量 ,对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分界线不明确 ,对坡面侵蚀产沙和重力侵蚀产沙在总输沙量中的权重缺少量的概念 ;针对上述问题对河道及沟道泥沙输移比的推理分析 ,再根据反映泥沙输移比的形态指标的定性分析 ,认为长江上游除丘陵宽谷区泥沙输移比会小于 0 .5外 ,高中山区长时段的泥沙输移比都接近 1(不包括泥石流在内的重力侵蚀 )。  相似文献   
8.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构成黄土高原侵蚀环境的两大主导因素。时间上的继承性、空间上的明显区位分异、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及独特的侵蚀产沙因素的区域组合等构成了该地区侵蚀环境的基本特征,尤以植被和降雨这两个主要侵蚀因子的地带性分异明显,属于地带性因素;其它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则属非地带性因素。受这一环境的影响,该地区的侵蚀产沙的时空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分异规律,其中的多沙粗沙区就是诸因素独特组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相关沉积、侵蚀地形、古土壤和侵蚀面等因素说明:黄土高原的侵蚀历史是由来已久的一个地质过程,而侵蚀又是发展的;侵蚀量的空间变化受控于自然因素,侵蚀量的时间变化受控于人类因素;沟谷侵蚀量的变化受沟谷面积和侵蚀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泾河,北洛河泥沙输移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可 《人民黄河》1999,21(12):18-19
北洛河、泾河的上游面积只占流域总面积的30%左右,侵蚀产沙量却占到流域总产沙量的69.3%,它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一部分。治理该区域的侵蚀,减少该区域的产沙量,不仅对改变多沙粗沙区侵蚀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减少和防治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减少渭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和入黄泥沙。关于这个区域的侵蚀产沙至今已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流域的侵蚀产沙特点、泥沙来源等都有了比较多的研究,但流域多沙粗沙区的面积、侵蚀泥沙的输移规律以及泥沙进入非多沙粗沙区以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几方面还没有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