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67篇 |
免费 | 1377篇 |
国内免费 | 66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33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1131篇 |
化学工业 | 2221篇 |
金属工艺 | 913篇 |
机械仪表 | 1208篇 |
建筑科学 | 1824篇 |
矿业工程 | 888篇 |
能源动力 | 384篇 |
轻工业 | 1704篇 |
水利工程 | 917篇 |
石油天然气 | 867篇 |
武器工业 | 342篇 |
无线电 | 160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96篇 |
冶金工业 | 690篇 |
原子能技术 | 295篇 |
自动化技术 | 20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4篇 |
2023年 | 688篇 |
2022年 | 727篇 |
2021年 | 876篇 |
2020年 | 732篇 |
2019年 | 680篇 |
2018年 | 648篇 |
2017年 | 328篇 |
2016年 | 392篇 |
2015年 | 539篇 |
2014年 | 983篇 |
2013年 | 842篇 |
2012年 | 986篇 |
2011年 | 930篇 |
2010年 | 848篇 |
2009年 | 985篇 |
2008年 | 838篇 |
2007年 | 785篇 |
2006年 | 730篇 |
2005年 | 711篇 |
2004年 | 612篇 |
2003年 | 553篇 |
2002年 | 487篇 |
2001年 | 426篇 |
2000年 | 325篇 |
1999年 | 309篇 |
1998年 | 232篇 |
1997年 | 199篇 |
1996年 | 216篇 |
1995年 | 207篇 |
1994年 | 184篇 |
1993年 | 172篇 |
1992年 | 148篇 |
1991年 | 172篇 |
1990年 | 142篇 |
1989年 | 122篇 |
1988年 | 86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59篇 |
1985年 | 56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54篇 |
1982年 | 44篇 |
1981年 | 50篇 |
1980年 | 26篇 |
1979年 | 22篇 |
1978年 | 11篇 |
1975年 | 9篇 |
1965年 | 7篇 |
195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深部开采环境下爆破震动对巷道稳定性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FLAC3D程序建立了高峰矿深部巷道模型,并对巷道施加爆破地震波进行动力分析计算。通过对巷道静力计算与动力计算后的应力场、位移及塑性区分析对比,并对巷道围岩振动速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爆破震动对巷道顶板危害最大,底板次之,影响最小的为巷道两帮。 相似文献
32.
33.
TiO2由于光催化活性高、价格低廉、无毒等特点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人们将形状不规则粉体TiO2制备成纳米大孔空心球等形状,以提高催化剂的悬浮性能和回收性能。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TiO2对有机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对TiO2进行了掺杂改性的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了掺杂改性大孔TiO2在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建设工程在进行结算审核时需要依照工程竣工图进行,并按照招投标文件、现场签证以及施工合同等多个竣工资料来核查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单价套用的合理性,以及各项取费标准在计算核实时是否与规定相一致。从而保证送审竣工资料与实际工程造价审核结果相一致。建筑工程以其施工的工艺性和材料的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影响着结算编制的准确性。近年来,随着工程施工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需要工程结算具有较高的编制质量与审核效率。 相似文献
35.
36.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通过醇/水体系反应制备了具有六边形孔道的介孔氧化硅(H-mSiO2)颗粒。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氮气吸脱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醇/水体积比的缓慢降低,产物由混合形貌(球形+椭球)演变成单一规则球形,继而球形颗粒间又出现颈部相连现象。氧化物介电薄膜的抛光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无孔球形SiO2(sSiO2)磨料(约208nm)相比,尺寸相当的H-mSiO2磨料可有效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轮廓波动范围;具有混合形貌(球形+椭球形)的H-mSiO2磨料使得工件表面粗糙度均方根值由(1.27±0.15)nm降至(0.25±0.01)nm,截面轮廓最大波峰高度和最低波谷深度分别由3.59nm和3.16nm降至0.72nm和0.69nm;规则球形H-mSiO2磨料则获得了(223±17)nm/min的抛光效率。 相似文献
37.
理论提出的纠偏方法需反复进行实验验证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然而垂钻纠偏控制过程复杂,操作难度大,所需时间长、资金庞大,直接将所提方法放置现场调试是不可取的,而仅采用计算机仿真对算法进行验证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发展和研究纠偏控制工程实现方法十分必要。本文以地质钻探钻进过程定向纠偏控制的工程实现为导向,首先分析并给出实际纠偏工艺过程以及纠偏控制的特点与目标;然后总结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纠偏控制问题与优化目标,结合笔者早期的一些纠偏控制理论研究,分别阐述不同纠偏工况下的纠偏控制方法;其次开发定向纠偏控制系统,用于集成纠偏控制算法,使得算法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最后设计纠偏控制实验,以验证纠偏控制算法的工程适用性。实验表明,所提纠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实际纠偏过程,并应对和完成多种纠偏任务。 相似文献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