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篇 |
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8篇 |
轻工业 | 114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分步水解技术,结合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纯化工艺制备大豆缩氨酸。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制备条件:碱性蛋白酶在pH值为9.0、酶用量为5%(W/V)、底物浓度为5%、温度为55℃条件下水解4h后灭酶,风味蛋白酶pH值为6.5、酶用量为5%(W/V)、温度为50℃,水解时间6h,水解度达到25.3%。在此条件下酶解液中Da〈1 000的多肽得率为49.12%。对其进行氨基酸分析,得出氨基酸总量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占寡肽溶液的3.21%和0.28%。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归因于马铃薯主食工业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蛋白以其高营养价值和功能而闻名,具有特殊的溶解度,并含有大量在其他植物蛋白中缺乏的酪氨酸。因此,马铃薯蛋白在各种市场应用上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对马铃薯蛋白的组成、功能性质、改性方法和改性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马铃薯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发泡化和乳化特性、凝胶性和抗氧化活性。目前,酶法和微生物发酵是马铃薯蛋白改性研究的重点。此外,本文还概述了马铃薯蛋白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前景。未来,应深入研究马铃薯蛋白分子结构与其功能活性的联系;马铃薯蛋白与其他植物蛋白的综合利用;酶法和微生物发酵可作为未来改性方向,利用微生物资源降低改性成本。
相似文献15.
16.
解离缔合反应是大豆蛋白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高级结构发生解聚或聚合的过程,是目前植物蛋白领域研究的热点。通常通过热处理使大豆蛋白发生解离缔合反应而改变其构象从而获得理想功能性质;大豆11S球蛋白是大豆蛋白主要成分之一,因此11S球蛋白的热解离缔合行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豆制品的后期加工特性、品质及其应用范围。本文概述了11S球蛋白基本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11S球蛋白热处理过程中蛋白浓度差异引起的体系性状变化,综述了离子强度、pH值、大豆7S球蛋白以及大豆脂蛋白对其解离缔合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应条件下11S球蛋白解离缔合反应机制,以期阐明在热处理过程中11S球蛋白的解离缔合反应机制,为将大豆蛋白解离缔合反应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获得高品质的大豆蛋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粗提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粗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提取液pH值、热变性温度和硫酸氨饱和度作为影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提取率的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分析。结果:胰蛋白酶抑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H5.1、热变性温度72.8℃、硫酸氨饱和度54.5%,在此条件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提取率达到86%。结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可以对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粗提工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19.
以大豆为原料,采用冷榨技术制取大豆油,以出油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与碱性蛋白酶结合应用提高冷榨大豆出油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复合酶冷榨大豆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粒径40目、水分含量13%、冷榨温度80℃、螺杆转速36 r/min、复合酶(纤维素酶液与碱性蛋白酶液体积比1∶2)用量0. 2%,在此条件下大豆出油率为70. 6%,优于未经酶处理的常规冷榨工艺的大豆出油率(68. 5%),出油率提高了2. 1个百分点。所得大豆油具有大豆油特有的气味和滋味,呈棕红色,且澄清、无杂质,酸价(KOH)为0. 8 mg/g、过氧化值为6. 1 mmol/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高压均质和热处理对SPI(Soy Protein Isolate)进行改性,探究SPI的保水保油性和结构变化,以期提高SPI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方法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通过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高压均质协同热处理SPI改性技术,并研究不同条件的高压均质-热处理方式对SPI保水保油性和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 在先高压后加热的复合改性方式下获得的SPI保水保油性最好,得到了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即均质压力为108 MPa、加热温度为93 ℃、加热时间为22 min。改性后的SPI(Modified-SPI,M-SPI)保水性、保油性分别为4.29 g/g和1.74 mL/g。结构表征结果显示,高压均质协同热处理显著改变了SPI的结构,与天然态SPI(Nature-SPI,N-SPI)相比,M-SPI的游离巯基、暴露巯基、二硫键含量及表面疏水性均显著增大(P<0.05),分别为8.83,7.42,22.78 μmol/g和1104;微观形貌显示,与N-SPI相比,M-SPI颗粒表面细致光滑、粒径变小且大小均一、分布均匀。结论 SPI经过高压均质和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保水保油性,研究改性后SPI的结构变化可为其保水保油性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