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41篇
能源动力   11篇
水利工程   8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新的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前人研究含沙量影响高含沙水流挟沙力的基础上, 借助悬浮功与浑水紊动能削弱的关系式, 考虑泥沙级配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 推导并建立了新的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2.
一维不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着重对求解一维不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控制方程的数值解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线性化方法与非线性选代计算对圣维南方程进行求辑,二者计算结果的差异很小,但线性化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工作量,且可取较大的时同步长进行计算。对悬移质泥沙运动方程式,相临时层之同用差分法求解,在局—时层上球其分析解。不仅可以避免含抄量计算结果的不合理现象,而且计算量也较小。用丹江口水库下游的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验证计算同时表明,用不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进行河床变形计算,计算时间不会比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增加很多。  相似文献   
103.
由于河口地区水流的往复运动,水流结构在涨落过程中不断变化,直接制约悬沙的分布。本文应用ECOMSED模型模拟长江河口的水流、悬沙动态过程,揭示悬沙在水流运动过程中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区域悬沙浓度主要受径流与潮流作用的影响;随着径流来流量或潮差的不断增大,悬沙浓度呈增大趋势,高悬沙浓度区域外边界逐渐向外扩展,高悬沙浓度区域面积不断扩大,而增大幅度则逐渐减小;落潮过程高悬沙浓度区域范围较涨潮过程平均向外扩展0.06‰;涨潮过程高悬沙浓度区域范围存在缩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河势周期性调整、滩槽冲淤变形特点等方面分析了长江中下游鹅头型分汊河道的演变特征。结合矶头挑流作用、主流摆动及上游河势变化,揭示了鹅头型分汊河道演变内在机理。并依据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下游水沙及河床边界条件调整规律,预估鹅头型分汊河道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05.
在长江下游这种冲淤较大的河床上修建过江隧道,最大冲深是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以长江下游南京河段拟建纬三路过江隧道为例,对最大冲深的确定方法开展探讨。首先针对研究河段来水沙特点,充分考虑三峡水库的影响,从工程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了水沙条件的确定方法,并确定了不利水沙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工程位置的河床最大冲深进行模拟计算,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分析表明二者结果较为一致;最后,考虑三峡上游水库运行的影响,对以上结果进行了修正,并与地质勘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上方法确定的最大冲深是合理的,对工程而言是偏安全的,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三峡电站日调节对下游河道水面比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水电站日调节波的特性,运用一维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分别计算了河道涨落水过程的水面线,在此基础上,用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其下游宜昌~沙市河段的水面线.并结合三峡和葛洲坝两电站联合运行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调节方案对三峡水库下游河道水面比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泥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 工程泥沙实验室概况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工程泥沙(原名河流泥沙)实验室成立于1958年,实验室占地4500m2,水槽大厅内有大、中、小三个玻璃水槽,三相流管道输送系统自成体系,可单独运行,河工模型试验大厅有完备的清浑水系统及较为先进的测控网络系统。研究方向覆盖了泥沙运动基本理论、防洪及治河工程、河流模拟理论和技术等与工程泥沙有关的领域,理论联系实际是我校泥沙研究的宗旨和特色,紧密结合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直是我校泥沙研究的主攻方向。实验室积极参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1985年以来,承担了大量的国…  相似文献   
108.
长江中下游整治线宽度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分析现有整治线宽度确定模式的基础上,根据长江中下游碍航浅滩冲淤特点及不同类型浅滩整治前后断面输沙关系,提出了适应不同类型浅滩整治的局部输沙模式及平衡系数确定公式,建立了能够适用于束窄河宽和调整断面水沙分配等不同形式建筑物整治线宽度确定的统一公式。  相似文献   
109.
长江中游沙市河段演变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凌  李义天  张为 《泥沙研究》2006,(3):76-80,F0003
汉道兴衰与其水沙输移特性、河床形态等密切相关。由于这些因素互为因果、耦合交织,认清汉道的演变趋势极为困难,尤其是当汉道处于主、支汉交替阶段。本文根据沙市河段实测资料,对其河床演变特点、三峡蓄水后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认识到汉道的水力输沙特性是决定其兴衰的主导因素,可供沙市河段河道治理及分汉河道演变规律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