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0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了一种通过成形方式生产钢制管道三通支路的新工艺.提出了翻边前预制孔的形状和尺寸的确定方法和翻边模具的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支路翻边过程,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对预制孔的尺寸和形状的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调整,最终确保翻边支路口部平整、无裂纹.根据模拟结果设计了钢制管道三通支路翻边成形模具.  相似文献   
22.
设计了一种模块式组合夹具.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并与常规夹具进行了比较.由于应用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良好的经济性,因此它在机械加工行业具有比较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23.
逐次位移法实现井身轨迹插点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详细分析位移插值法计算插点轨迹参数不精确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逐次位移法实现井身轨迹按位移插值计算的新方法。介绍了编制计算机软件的思路,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在几百口井,几千次插值计算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及可靠性很高。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种层厚度对油麦兼用集排器供种装置充种性能的影响,该文运用EDEM(engineer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软件和高速摄像技术,对不同种层调节板倾角和种层厚度的种群运动与供种性能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EDEM仿真分析了种层厚度与转速对种群压力、种群与供种机构切向力和充种数量的影响;台架试验研究了种层厚度对充填角和供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倾角为60°种层调节板的种群压力较大,充填角和充种性能均较优;种群压力和切向力随纵向距离增加而增加,随横向距离增加而降低;随转速增加,种群压力趋于稳定,切向力随之增加,单个型孔充种数量降低5%。转速为10~50 r/min时,初始充填角、充填角和供种速率均随纵向距离增加和横向距离降低而增加,但充种数量变异系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种群压力、切向力、初始充填角、充填角与供种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种群压力和切向力与初始充填角和充填角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层厚度和转速影响充填角分别源于种群压力和切向力。在纵向距离分别为15和20 mm,横向距离为46 mm条件下,油菜、小麦供种速率变异系数和破损率分别均低于1.0%和0.1%。田间试验表明该优化种层厚度条件下的集排器油菜种植密度满足农艺种植要求。该研究明确了种层厚度影响油麦兼用集排器供种装置充种性能的原因,为油麦兼用集排器供种装置种层厚度调节和结构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5.
微结构塑件模具温度控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微型件结构上的特点,微结构注射充满型腔的能力要比常规注射差得多。通过对塑料熔体在型腔中的流动性分析和模具温度控制方式的比较,确定了微结构塑件在注射过程中模具温度控制的优化方案。这种方法对于指导实际生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石磊  李兆东  刘义  潘利辉 《节能》2002,(4):13-16
介绍了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计算人体热感觉的PMV指标和绘制焓湿图。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利用神经网络的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吻合 ,说明神经网络是一种新颖、可靠的HVAC非线性计算方法。其结构在HVAC非线性实时控制中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27.
五家渠市生态用水安全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五家渠市生态用水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对地区生态需水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建立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五家渠市规划年的生态供水形势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规划年五家渠市人工生态用水量能够满足,但天然生态系统面临退化风险,河流尾闾湖泊将出现一定的萎缩。  相似文献   
28.
针对人们在冰蓄冷系统的运行和控制中存在的一些模糊概念,甚至误解和认识,给水了冰蓄冷系统运行和控制策略的描述性框架。  相似文献   
29.
不同温度下米象的运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10℃、15℃、20℃、25℃、30℃、35℃的温度环境中观察了米象成虫在无粮平面和铺有小麦的粮面上的爬行速度,检测了前述不同温度的等温条件下竖直小麦粮柱体内米象自下向上的移动速度,以及小麦粮柱体内上下温差13~40℃的情况下米象自下向上的移动速度和分布情况.主要结果为:米象成虫的爬行起始温度为10℃,在无粮平面上成虫爬行速度随温度升高的回归方程为y=2.841x-30.313,在铺有小麦平面上的相应回归方程为y=0.916 9x-9.189 9.在等温小麦粮柱体内,米象上移速度随温度增加的回归方程为y=0.030 2x-0.277 8,下移速度随温度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0.026 1x-0.252.在存在温差的小麦粮柱内,22~31℃范围内米象分布数量显著地多,34~40℃和22~13℃区段分布数量显著地少.结果表明,10℃以上时,温度升高,米象平面移动速率加快,且在有粮平面上的移动速率明显低于无粮平面;米象在粮堆中适宜移动的温度为22~31℃.  相似文献   
3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需求越来越大,IPV4的地址资源已经越来越为紧张,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IPV6在地址资源、服务质量、安全性等方面都远优于IPV4,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IPV6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并就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