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86篇 |
免费 | 361篇 |
国内免费 | 19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29篇 |
综合类 | 365篇 |
化学工业 | 626篇 |
金属工艺 | 257篇 |
机械仪表 | 579篇 |
建筑科学 | 537篇 |
矿业工程 | 378篇 |
能源动力 | 151篇 |
轻工业 | 581篇 |
水利工程 | 267篇 |
石油天然气 | 204篇 |
武器工业 | 87篇 |
无线电 | 71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38篇 |
冶金工业 | 241篇 |
原子能技术 | 73篇 |
自动化技术 | 7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69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255篇 |
2020年 | 211篇 |
2019年 | 216篇 |
2018年 | 299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59篇 |
2014年 | 341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370篇 |
2011年 | 393篇 |
2010年 | 361篇 |
2009年 | 407篇 |
2008年 | 399篇 |
2007年 | 349篇 |
2006年 | 294篇 |
2005年 | 283篇 |
2004年 | 224篇 |
2003年 | 242篇 |
2002年 | 216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151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李刚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4):30-33
研究了国外软件资产管理的标准化情况,并分析了日本软件资产管理标准及划分的13个管理领域,以及ISO/IEC 19770-1标准软件资产管理(SAM)的概念框架,结合我国软件资产管理及标准的现状,对软件资产管理本地化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以4,4′-联苯二甲酸(BPDC)为配体的Ni-金属有机框架(MOF),利用低成本、无污染的物理超声法在不改变Ni-MOF晶体结构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性,使块状Ni-MOF表面产生孔隙,改善Ni-MOF表面微/纳米结构,提高其电化学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X射线衍射(XRD)谱、循环伏安(CV)曲线和恒电流充放电(GCD)曲线分析了改性前后Ni-MOF的微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超声处理后,Ni-MOF的比表面积从40.6 m^2·g^-1增加到65.8 m^2·g^-1,平均孔径从12 nm增加到22 nm。在0.5 A·g^-1电流密度下,超声处理后Ni-MOF电极比电容从420 F·g^-1增加到515 F·g^-1,提高了22.6%,电荷转移电阻明显降低,从25.11Ω降低到15.51Ω。因此,物理超声法可有效改善Ni-MOF表面微/纳米结构,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3.
64.
65.
随着半导体工业的发展,集成光电器件的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纳米光波导表面光滑技术将面临新的挑战。降低纳米光波导表面粗糙度,制造超低损耗纳米光波导,实现其高效片间光互连与片内光耦合,是集成光电子器件,特别是高灵敏微陀螺、生化传感器、光通讯等器件发展的关键。主要分析了光波导表面粗糙度与传播损耗的关系,着重阐述纳米光波导表面光滑工艺方法,包括热氧化法、氢退火法及激光束法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总结了各类工艺的技术难点与发展前景,并展望其在微机电、光集成方面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67.
68.
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互换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互换性需要具备的技术条件,并总结了同厂家同型号产品更换、不同厂商功能同类产品的互换、基于通用软硬件平台的装置功能互换三种互换模式的可行性、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针对目前关心的不同厂商功能同类产品互换问题,分别从过程层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站控层设备角度提出了设备互换性的实施方案,为推进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互换性工程实施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9.
为了指导延长气藏的压裂改造开发,对延长气藏压裂改造中常用的支撑剂进行了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并确定测试介质和压裂液破胶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不同支撑剂铺置方式中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铺砂量一定,支撑剂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增加而降低;闭合压力一定,支撑裂缝导流能力随铺砂量增加而增加;支撑剂组合的导流能力随低目数支撑剂占比增加而逐渐增大。裂缝前端铺置小粒径支撑剂,可以防砂和支撑微裂缝,裂缝中部铺置中等粒径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大粒径的则处于缝口位置支撑缝口。受滑脱效应影响,采用气体测量得到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相比液体测量更高;支撑裂缝导流能力与压裂液破胶程度呈反相关关系;单一类型支撑剂,铺砂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气体流量和支撑剂等效目数、闭合压力;2种类型支撑剂组合,气体流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支撑剂等效目数、闭合压力;3种类型支撑剂组合,支撑剂等效目数影响最大,其次为气体流量、闭合压力。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