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李振泉  祝仰文等 《油田化学》2002,19(1):73-76,67
所用三维非均质物理模型高100mm,平均边长500mm,平面上一条对角线两端设注入井和产出井,沿对角线有渗透率约3.0μm^2的高渗条带,两侧为0.5μm^2的低渗区。在平面内均匀布置77列共49个测压点。驱替液有地层水:1500mg/L聚合的溶液(0.0PV);1500mg/L聚合物+1200mg/L酚醛树脂交联凝胶(0.2PV)。驱替温度70℃。水驱,聚合物驱,交联聚合物驱的采出程度依次增大;聚合物驱,匀联聚合物驱含水曲线上出现两个低谷区,曲线振荡明显,交联聚合物驱含水曲线振荡尤其剧烈。通过紧靠注入和产出井的1点和49点,主流线中间点25点和非主流线上38点,水驱死油区内36点和45点处压力变化曲线的对比,及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驱替液G‘和G”曲线的对比,认为交联聚合物驱采收率高于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原因,是具有更高弹性的交联聚合物驱替液改善油藏非均质性,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后续注水冲刷效能,改善驱替效果的能力均更强。  相似文献   
62.
李振泉 《通讯世界》2017,(1):107-108
本文首先介绍了PON技术与FTTH,阐述了两者的概念、特点,并分析了PON技术于传统技术相比的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ON技术在FTTH中的应用问题,最后支持了FTTH未来的发展方向,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单体液压支柱的活柱简需要量很大,零件材料是27siMn,调质硬度HB270~310(见图1)。这种零件外圆的传统加工方法是粗车—精车—粗磨—精磨。该方法对于大批量生产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粗糙度值大,质量不稳定;需要磨、车两种加工机床;工序周转次数多,劳动强度大等缺点。  相似文献   
64.
气水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水交替注入综合了气驱和水驱各自特点,可以很好的控制流度及稳定驱替前缘从而大大提高宏观驱油效率,已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实践.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气水交替注入的历史,研究了气水交替注入的技术分类,区分了根据混相状态的分类、注入气体的分类及其它分类等.另外,文章还进行了气水交替提高采收率研究小结,提出了气水交替注入技术的今后研究方向,对三次采油及油田实行早期气水交替注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5.
石油企业作为高能耗单位,面对效益生产、节能降碳的双重要求,迫切需要开展能源优化管控,科学合理地为采油单位下达节能降耗指标。目前常用的能耗指标分解配置方法主要是吨油气单耗法,该方法沿用采油单位吨油气单耗的历史趋势,结合下一年度的开发生产部署,测算各采油单位下一年度的能耗规模,并按比例分解配置能耗目标。这种方法虽然所需参数少、操作简单,但是沿用历史规律,无法体现不同采油单位节能空间的差异,也无法反映油藏条件的不同对能耗的影响。为此,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矿场数理统计分析、灰色关联理论等手段,提出充分体现不同油藏条件能耗水平差异的简便有效、精度较高的原油生产系统合理能耗及降耗潜力计算,并形成能耗指标分解配置方法,为能耗管理部门将指标科学、合理地配置到各采油单位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66.
线型及星型聚合物溶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线型聚合物MO-4000与星型聚合物SD-6800的增黏性能、水动力学半径、表观形貌、驱油性能.原子力显微镜图片初步证实了SD-6800是符合理论设计的星形结构,动态光散射测定SD-6800和MO-4000的水动力学半径平均值分别为75.1 nm和39.1 nm,与其对应的黏度为31.8 mPa·s和10.3 mPa·s,说明了SD-6800的增黏机理.在模拟胜利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SD-6800与MO-4000的驱油效率分别为20.4%和13.4%,SD-6800的驱油效果较好.聚合物分子水动力学半径与油藏孔喉半径的配伍关系表明,星型聚合物SD-6800与油藏孔喉的配伍性优良,不会堵塞地层.  相似文献   
67.
 在NaCl存在下,考察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三元共聚物(AM-AA-AMPS)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M-AA-AMPS与SDBS可形成交联网状结构缔合物,粒径大约为0.2 μm。NaCl的存在增强了AM-AA-AMPS与SDBS的相互作用,使得共聚物溶液表现出特殊的黏度行为。SDBS浓度为0.015 mol/L时,NaCl质量浓度升高至10 g/L后,溶液表观黏度升高约25%,当NaCl质量浓度为15 g/L、SDBS浓度大于0.015 mol/L时,溶液表观黏度增加约7倍。升高温度引起AM-AA-AMPS与SDBS缔合物的解离,导致溶液表观黏度降低,但同时增加了SDBS在溶液中的溶解量,与AM-AA-AMPS的作用范围加大,使得溶液表观黏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