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19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了研究高速线材轧机油膜轴承烧损原因,对国内某高速线材精轧机F15机架油膜轴承载荷工况及工作温度进行了在线测试,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试验数据。实验结果对研究高速线材轧机油膜轴承损伤机理、提高寿命和实现在线测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通过皮尔格轧制实验和数值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304不锈钢管成形过程进行研究,借助金相显微镜与拉伸实验,重点分析304不锈钢管成形过程中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成形时管材上任意点处的金属流动方向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晶粒内部流线呈无规则分布;内壁所受的等效应力要大于外壁所受的等效应力,内壁组织剪切滑移带更为明显,变形程度更加剧烈,轧制过程中发生碎化,钢管平均晶粒尺寸减小;钢管在轧制过程中维式硬度值不断增大,由轧前的236 HV增加到403 HV,且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也随着轧制的进行而增大,分别由轧前的352和794 MPa提高至轧后的745和1209 MPa。  相似文献   
73.
本文基于热力学转换机制和能量跃迁原理,采用Metropolis算法改进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AZ31镁合金三维晶粒长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并对其晶粒尺寸与晶粒长大动力学进行统计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改进转变规则后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更加接近于实际三维晶粒的正常长大过程。在模拟过程中,系统总自由能降低,不同时刻晶粒尺寸均呈现正态分布。晶粒直径与平均晶粒直径的比值R/Rm≈1.0的晶粒分布最多,满足晶粒演变最小能量准则。分析晶粒长大动力学可知,三维晶粒长大遵循晶粒演变过程中平均晶粒尺寸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晶粒长大指数为0.47941,非常接近于理论值0.5。通过实验对AZ31镁合金保温过程中晶粒尺寸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建立的三维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碳钢板和高铬铸铁板进行六层对称包覆组坯,在1 200 ℃下分别采用30%和60%压下率多道次热轧制备了耐磨复合板。使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的微观组织和界面结合情况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热轧后板形表现平直无翘曲现象;热轧过程中较软碳钢层的协调变形和应力释放作用使得高铬铸铁热变形裂纹敏感度降低,脆性高铬铸铁层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热变形;两种材质界面结合质量良好,无可辨别的沿界面的夹层和空隙等缺陷;通过EDS能谱检测发现在高铬铸铁侧有无碳化物的过渡区,界面两侧的硬度值连续变化,证明两种材料实现了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75.
为了提高镁合金板材的矫直精度,需要对镁板的中性层偏移规律进行分析。在室温下,镁合金的塑性较差且拉压不对称性也较大。并且镁板在室温下矫直时,压下量的控制不当会导致板材的矫直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镁板常采用温矫的方法来提高矫直精度而且温度是影响镁板拉压不对称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CaBa2004拉压不对称性屈服准则,利用弹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推导了AZ31B镁板在矫直过程中中性层偏移量计算公式,运用ABAQUS有限元建立了热力耦合矫直模型,得出了不同温度下的中性层偏移规律,并利用实验,对中性层偏移理论进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6.
三种动态设定型AGC控制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板带材厚度自动控制技术的现状,主要讨论了国内引进日本神户DAGC(Dynam ic Setting Autom atic Gauge Control)和德国AEG DAGC的工作机理,阐述了我国DAGC的数学模型,得出我国的DAGC应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7.
镁合金在室温下塑性较差,导致其在轧制过程中组织分布不均而引起应力差异,因此从镁合金材料特性角度出发,分析成形过程中力学特征及组织演变过程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实验建立AZ31镁合金分段本构模型,构建包含晶粒拓扑技术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借助二次开发技术,将上述本构模型、元胞自动机与有限元软件结合起来进行仿真,获得包含应力、应变、晶粒大小和分布规律等预测结果,对控制皮尔格轧制AZ31镁合金成形工艺以实现对成形和性能的协调控制具有一定意义,并通过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8.
为探究双孔洞位置排布对于镁及镁合金塑性变形的影响,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在300k下含不同排布位置的双孔洞镁单晶c轴压缩模型,结合三种模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势能曲线、径向分布函数和位错密度曲线,分析不同排布位置双孔洞镁单晶的压缩力学性能和结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双孔洞镁单晶在与加载方向平行时可承受的压应力峰值和势能峰值以及对应的应变程度最大;与加载方向垂直时次之,当与加载方向呈45°排布时最小,且与c轴呈90°排布的双孔洞镁单晶模型孔洞闭合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79.
通过AZ31镁合金热压缩试验,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不同变形条件(不同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下镁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晶粒取向和织构的产生等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形温度越高,再结晶程度表现得越充分,晶粒组织也越均匀,而变形程度越大或应变速率越小,再结晶程度则越大。在镁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变形温度是决定其动态再结晶机制的最大影响因素。300℃时,AZ31镁合金再结晶晶粒在原始晶界和亚晶界处形核,再结晶行为主要由亚晶界的转动形成,表现出典型的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特征。400℃时,局部剪切变形时再结晶晶粒取向发生偏转,表现出典型的旋转动态再结晶(RDRX)特征。热压缩过程中产生■拉伸孪生,晶粒重新旋转基面取向形成基面垂直于压缩方向的纤维织构。  相似文献   
80.
以挤压态AZ31镁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VPSC模型,构建耦合滑移和孪生的晶体塑性力学模型,从微观变形机制的角度研究镁合金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塑性变形行为.通过EBSD等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发现,轴向压缩过程中,协调变形的主要机制为拉伸孪生和基面滑移,拉伸孪晶的大量开启导致晶粒c-轴发生约90°的旋转,使得{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