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34篇 |
免费 | 523篇 |
国内免费 | 18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83篇 |
综合类 | 399篇 |
化学工业 | 642篇 |
金属工艺 | 166篇 |
机械仪表 | 416篇 |
建筑科学 | 540篇 |
矿业工程 | 280篇 |
能源动力 | 219篇 |
轻工业 | 410篇 |
水利工程 | 347篇 |
石油天然气 | 264篇 |
武器工业 | 73篇 |
无线电 | 91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13篇 |
冶金工业 | 154篇 |
原子能技术 | 26篇 |
自动化技术 | 7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260篇 |
2022年 | 298篇 |
2021年 | 358篇 |
2020年 | 291篇 |
2019年 | 306篇 |
2018年 | 326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88篇 |
2015年 | 223篇 |
2014年 | 446篇 |
2013年 | 350篇 |
2012年 | 480篇 |
2011年 | 461篇 |
2010年 | 427篇 |
2009年 | 525篇 |
2008年 | 444篇 |
2007年 | 284篇 |
2006年 | 261篇 |
2005年 | 184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针对以往现场对于镀锡板连退平整过程中带钢表面焊缝印缺陷的本质与形成机理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经过大量的现场实验跟踪与理论研究,结合镀锡板平整过程中工作辊与带材受力及变形特点,采用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焊缝印缺陷的本质、形成与消失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过焊缝前后工作辊短期粗糙度衰减模型;其次,根据粗糙度复印与遗传理论,建立了焊缝印长度预测模型,并利用迭代法求解焊缝印长度;再次,分别研究了焊缝厚度、平整过焊缝过程中的轧制压力、过焊缝前轧辊粗糙度和平整过程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复印率4个因素对焊缝印长度的影响规律。最后,将焊缝印预报模型应用到某1420镀锡板连退平整机组的生产实践进行验证,90%以上带材焊缝印长度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47.
在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既有建筑的加层改造成为扩大使用面积的良好手段,利用隔震技术对加层后建筑进行加固是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本文以某框架结构医院门诊楼轻钢加层工程为例,利用SAP2000,建立了隔震前后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模态分析与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结构在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通过比较和分析,采用隔震方案后,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8.
互联网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大大增强了信息系统的协同能力,加快了传统的供热自动化系统的升级及深化的进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与城市热网智能化系统架构,此架构解决了传统信息中心建设时出现的"资源竖井"问题,通过云技术完成资源的融合,提高了IT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某市热力公司的应用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架构有助于将热力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形成的各个独立的业务系统进行融合,打通系统间的信息壁垒,使下一步数据融合及业务融合成为可能,为数据综合利用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热网应用奠定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49.
简要介绍了蓄热式加热炉以及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搭建了小型蓄热式加热炉,对工件进行加热实验,详细全面地研究了换向时间对蓄热式加热炉加热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方法,为蓄热式加热炉的设计及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随着城市发展,既有地铁车站及隧道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与邻近新建工程相互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以北京某邻近地铁6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的超近距离基坑工程实测资料为基础,运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施工进行了全过程动态模拟。通过数值分析和实测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既有交叠地铁车站及隧道对超近距离基坑施工的影响及响应。结果表明:由于既有结构刚度大于土体刚度,会影响基坑开挖产生的土体位移场,使既有结构侧土体隆起明显小于无结构侧、隆起减小速度明显大于无结构侧;既有结构的存在同样会影响围护桩的变形,使既有结构侧的桩侧移量小于无结构侧;随着平面内与基坑距离和平面外与基坑竖向距离的变化,既有结构的位移响应会有所不同;平面内与基坑距离和截面刚度变化,既有道床和轨道也会有不同的响应。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超近距离施工及交叠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