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5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9篇 |
综合类 | 89篇 |
化学工业 | 112篇 |
金属工艺 | 143篇 |
机械仪表 | 75篇 |
建筑科学 | 187篇 |
矿业工程 | 66篇 |
能源动力 | 18篇 |
轻工业 | 166篇 |
水利工程 | 39篇 |
石油天然气 | 37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18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7篇 |
冶金工业 | 50篇 |
原子能技术 | 13篇 |
自动化技术 | 2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7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杨思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11):110
本文从石油建设的实际出发,阐述了石油建设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石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对策,对于降低石油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石油工程建设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抗氧剂种类及用量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Flynn法对其热氧化降解行为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剂1010、1076、702和BHT的用量为0.5‰时就能够显著提高PMMA热氧化稳定性,使其起始热分解温度提高70℃左右,而抗氧剂用量进一步提高对改善PMMA的热稳定性意义不大;动力学分析表明,抗氧剂的加入能够提高PMMA质量损失率小于30%时的热降解活化能,而热分解后期由于降解温度高于抗氧剂熔点,抗氧剂气化逸出,抗氧剂不能有效提高PMMA后期热降解活化能,未能达到提高PMMA整体热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传统的煤制甲醇过程所需合成气的氢碳比为2.1左右,而煤气化粗合成气氢碳比仅为0.7左右,因此需要将部分合成气进行变换来调节氢碳比。然而,变换气与未变换气混合后使得CO2浓度降低,从而导致CO2捕集能耗增加。提出了一种低能耗捕集CO2煤基甲醇和电力联产过程。新联产过程中部分粗合成气首先经过变换,将CO转变为H2和CO2,CO2浓度提高,在此时进行CO2捕集可实现捕集能耗的降低。经CO2捕集后,得到富H2气体,富H2气体分流后与另一部分煤气化粗合成气混合调节甲醇合成的氢碳比。对新的过程进行了建模、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带CO2捕集的煤制甲醇和IGCC发电过程,新的联产过程的能量节约率可达到16.5%,CO2捕集能耗下降30.3%。 相似文献
74.
75.
介绍了以STD微型计算机为控制核心的直流冲击波点焊机无触点换向控制器,论述了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研制了系统的硬,软件。该控制系统工作稳定,运行可靠,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已成功运用于焊接生产中。 相似文献
76.
77.
在空间站工作的太阳电池阵板间电缆上下表面为聚酰亚胺薄膜,在低轨运行时会受到原子氧的强烈侵蚀,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电缆表面制备了颗粒尺寸均匀、排列致密的SiO2膜层。通过表征空间环境试验前后样品发现由于电缆表面的凸起颗粒等缺陷无法完全被SiO2膜层覆盖,导致原子氧会对缺陷位置产生侵蚀作用。采用全氢聚硅氮烷溶液对板间电缆基底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制备的聚硅氧氮烷涂层(SiON)可以有效地覆盖电缆基底表面的凸起颗粒等缺陷,使得其上溅射的SiO2膜层表面光滑平整。经原子氧暴露试验,SiON/SiO2层内部没有受到其侵蚀作用,可以防止原子氧对电缆基底的破坏。经多次冷热循环试验,SiON/SiO2复合膜层仍然具备良好的结构特性与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