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一、淤地坝的形成黄河流域最早的淤地坝,不是人工修筑,而是天然塌方形成。明隆庆三年(1569年),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乡王家圪洞(黄土土瓜),由于山坡滑塌,堵塞沟道,形成天然聚湫,坝高62m,淤地 相似文献
22.
在潘季驯一生的治河生涯中,曾四次奉敕治河,以第三次事权统一,治河成就为最大。前两次治河,潘季驯只司河务,不理漕运,而权在治河,事又在通漕,事权不一,事多掣肘,不利于从根本上治河。第三次治河,情形为之一转,事权统一,不仅司理河务,还兼管漕运,在治河保漕的总体原则下,统一规划,统一治理河漕。权在河漕,事在河漕,不仅达到了保漕的目的,也实现了其治河的愿望。潘季驯治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时值初夏,我们来到了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仓颉故里、唐朝高僧僧一行的故乡。这里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南乐县独有的人杰地灵。特别是近年来,南乐县水利工作亮点频闪,引领我们走进了这个河南省的北大门,向南乐县水 相似文献
24.
杨惠淑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7):6-6
我是党员,是技术骨干,我要去第一线,这是河南省水利抗震救灾抢险突击队副队长叶茂林请战时的心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因发生8.0级的特大地震而将历史的创痛永远定格。顷刻间,山崩地裂、河塞路断、墙倒屋塌、数万人罹难。随之而来的是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四川境内上千座水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损;渠毁闸坏,饮水安全受到威胁;一个个堰塞湖犹如一柄柄高悬在灾区同胞头上的利剑。饱受地震重创的受灾群众再次面临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5.
26.
杨惠淑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1):11-13
嘉应观是一座集宫、庙、衙署为一体的清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俗称雍正王朝的黄委会,黄河边上的小故宫。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坐落在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乡,占地9.33公顷,由3个院落组成:中为行宫院,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御碑亭、严殿、大王殿、禹王阁,两侧钟楼、鼓楼、更衣殿、东西龙王殿;东为河道衙署, 相似文献
27.
淅川虽然距离新郑不到400公里,但丹江口库区的淅川人想走到新郑用了50多年的时间,准备把家安在新郑用了8年,而把家真正搬到新郑仅用了十几个小时。这一切都缘于南水北调。 相似文献
28.
河南地处中原,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对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极大的影响。水旱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灾情的大小除受制于雨水情以外,往往取决于人类的减灾措施。河南省2009年抗旱夺丰收行动使夏粮不减反增,即是对这个观点的一个佐证。要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29.
淮河流域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河南古称"豫州",简称"豫",境内的桐柏山是淮河的发源地,在豫境江、淮、河、海四大流域中,淮河流域面积占52.9%.依傍淮河便利的水利条件,适宜的气候,加上中原腹地的地理优势,先人们不断谋求生存和发展,兴水利、除水害、建都邑,使河南数度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黄帝建都教民凿井灌田的新郑、曹魏屯田的许昌、四水贯都的开封等都享有"历史名城"之誉. 相似文献
30.
淮河流域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河南古称“豫州”,简称“豫”,境内的桐柏山是淮河的发源地,在豫境江、淮、河、海四大流域中,淮河流域面积占52.9%。依傍淮河便利的水利条件,适宜的气候,加上中原腹地的地理优势,先人们不断谋求生存和发展,兴水利、除水害、建都邑,使河南数度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黄帝建都教民凿井灌田的新郑、曹魏屯田的许昌、四水贯都的开封等都享有“历史名城”之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