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2篇
  免费   690篇
  国内免费   506篇
电工技术   131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902篇
化学工业   1562篇
金属工艺   814篇
机械仪表   953篇
建筑科学   1282篇
矿业工程   809篇
能源动力   207篇
轻工业   1042篇
水利工程   655篇
石油天然气   508篇
武器工业   169篇
无线电   16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8篇
冶金工业   713篇
原子能技术   123篇
自动化技术   1222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691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654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536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64年   7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以镀速、镀层中磷的质量分数、镀液稳定性为评价指标,考察了Pb2+、Cu2+分别作稳定剂时和Cu2+与硫酸铈复配使用时的效果。结果表明:Pb2+的添加量变化范围比Cu2+的窄,同时Cu2+作稳定剂时镀液中Ni 2+的利用率较高。将50mg/L Cu2+和5mg/L硫酸铈复配使用,获得的镀速为10.69μm/h,镀层中磷的质量分数为10.18%,稳定常数为0.97,且镀层为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982.
PtPb/ C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酸电氧化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Pb元素的添加来提高Pt/C催化剂电催化氧化甲酸的性能。方法通过乙二醇协助硼氢化钠还原法,以氯铂酸为Pt源和硝酸铅为Pb源制备不同原子比的PtxPb/C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TEM)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和颗粒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法表征样品催化氧化甲酸的性能。结果利用乙二醇协助硼氢化钠还原法成功制得了Pt和Pb原子比不同的PtxPb/C催化剂,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样品均为Pt的面心立方结构,且颗粒大小均一、分散均匀,其平均粒径为4 nm左右。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PtxPb/C催化剂催化氧化甲酸的性能优于商业Pt/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且受Pt和Pb原子比的影响,当原子比为5∶1时,其对氧化甲酸的催化性能最好,峰电位对应的Pt的比质量活性达到2000 m A/(mg Pt),远远高于商业Pt/C,同时计时电流曲线表明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Pb原子的加入影响了Pt原子的电子结构,与Pb对Pt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CO等中间产物在Pt表面的快速氧化,降低了催化氧化甲酸的初始电位,促使甲酸在低电位直接氧化为CO2和H2O,提高了其催化氧化甲酸的峰电流,有效减轻了Pt中毒,提高了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83.
LED粘片机在正常工作时,摆臂往往存在运动不平稳、振幅较大及趋稳时间较长等问题,影响粘片效率与精度。通过分析摆臂的整个运动过程,提出新的设计方法。首先,利用5次多项式运动曲线来替代梯形运动曲线,保证摆臂运动过程的平滑性;其次,结合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及瞬态动力学分析,对摆臂进行外形优化设计;然后,为减少摆臂转动惯量对运动的影响,对摆臂进行拓扑优化,得到摆臂的优化模型;最后,通过瞬态动力学分析验证,证实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4.
湖北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于2011年被纳入"卓越工程师计划"。《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因此,需要思考如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等使其符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三个方面探索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85.
为了实现碎煤分质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一种煤分级炼制清洁燃料系统。该系统以廉价丰富的碎煤为原料,利用固体热载体回转窑热解技术,将碎煤转化为半焦、焦油和煤气等中间产物,然后经煤气变换、深冷分离、焦油加氢、半焦成型等加工过程,最终生产出石脑油、柴油、液化天然气、洁净煤等清洁燃料产品。以年处理1000万t神东长焰碎煤(25 mm)系统为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系统每年可生产约618.0万t洁净煤、61.4万t油品和46.0万t液化天然气,原煤增值约3.6倍。通过系统集成与优化,该系统年耗水仅约310万t,能效达到75%以上,废水废固近零排放。在当前市场价格情况下,该系统总投资约125.0亿元,年销售收入约94.1亿元,年创造利税约21.4亿元。投资回收期4~5 a(不含建设期),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86.
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随着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开发层系的调整,来液组分越来越复杂,原油脱水也越来越困难,而脱水系统的放水质量直接关系到下一级污水站的处理负荷,因此抓好脱水系统的放水质量对注够水、注好水意义重大。结合现场实际,从化学药剂、容器运行方式、脱水温度控制、自动防水系统控制、破乳剂类型、老化油回收等方面剖析了影响脱水系统放水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脱水系统放水质量。采取措施后,脱水系统放水含油量逐步由2003年500mg/L降到目前160mg/L。在特高含水期,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提高脱水系统放水质量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87.
武志刚  夏阳  李自 《重庆建筑》2021,20(11):36-39
含软弱夹层的缓倾红层边坡由于其岩性特殊,切坡开挖常导致其结构面外露于临空处,边坡上部易沿软弱结构面发生滑移.为了预防此类滑坡失稳和指导工程施工,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Midas GTS/NX对含软弱夹层的缓倾红层边坡切坡失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体内应力会随着切坡而重新分布,大小主应力在开挖面附近发生偏转;未开挖至软弱夹层时,坡脚处出现剪应力集中现象,而开挖至软弱夹层以后,软弱夹层面会出现拉应力集中现象;含软弱夹层的缓倾红层边坡切坡过程以水平位移为主,竖直位移较小,同时软弱夹层开挖面附近位移最大,而夹层以下部分位移不明显,因此切坡后坡体变形主要集中于夹层及上部岩层,施工时应进行重点监控;边坡稳定性系数随切坡进程不断降低,当软弱夹层被开挖以后,坡体稳定性系数大幅下降,夹层以上的岩体易沿软弱泥化夹层发生滑移,工程中对于此类边坡需提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支护处理.  相似文献   
988.
在钢管柱柱壁和内置H形钢翼缘上设置带有螺纹的螺栓孔,来替代传统梁柱端板连接中高强螺栓的螺母.将高强螺栓直接拧紧在螺纹孔上,可实现钢管柱-钢梁节点的单边连接,简化安装过程.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带有内置H形钢的螺纹锚固单边螺栓端板连接钢管柱-钢梁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承载力,并分析了钢管柱柱壁厚度、内置加强H形钢翼缘厚度和高强螺栓直径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内置H形钢翼缘板上螺栓孔内的螺纹增大了螺栓孔对高强螺栓的锚固,有效地避免节点发生螺栓拔出破坏;当螺纹所在钢板的厚度大于螺栓直径时,螺纹孔对高强螺栓能提供足够的锚固力,避免发生螺栓拔出破坏;节点破坏模式主要为钢梁端板破坏和高强螺栓破坏.  相似文献   
989.
地基基础作为整个房屋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整个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施工人员、施工技术作为整个工程质量的重点内容,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对整个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990.
占有名 《煤矿安全》2015,46(2):32-35,39
针对胡家河煤矿主立井冻结井筒冻结孔涌水水害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从根本上治理深冻结井筒冻结孔涌水水害的新方案。在该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主立井井壁安全,采用FLAC软件对环形截水巷合理位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环形截水巷内壁距主井井筒圆心的最佳距离L为10.75 m,且2 m×2 m的环形截水巷道在开挖支护后其自身的稳定性满足要求且对井筒井壁的稳定性无影响。并对主井内壁和环形截水巷制定了相应监测方案,现场监测数据表明:在环形截水巷开挖和支护的过程中主立井井壁无变形,环形截水巷围岩比较稳定。这表明环形截水巷道内壁距主井井筒圆心的最佳距离为10.75 m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