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1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4篇 |
综合类 | 22篇 |
化学工业 | 82篇 |
金属工艺 | 21篇 |
机械仪表 | 41篇 |
建筑科学 | 73篇 |
矿业工程 | 28篇 |
能源动力 | 10篇 |
轻工业 | 19篇 |
水利工程 | 9篇 |
石油天然气 | 10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5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 |
冶金工业 | 19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21.
平行连杆式变形翼结构设计及分布式驱动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飞机飞行效率和多任务适应能力,设计一种兼顾高低速工况的变形翼骨架,并研究变形翼内部分布式驱动器的位置优化和数量布置问题。基于翼肋摆动变形方式,设计变弦长、变后掠、变面积、变展弦比的平行连杆式变形翼机构,以单元尺寸为参数,对翼肋摆动程度与展弦比进行分析,得到机翼参数变化曲线;以包含机翼骨架、驱动器和柔性蒙皮的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法测定柔性蒙皮的等效弹簧刚度,并基于虚功原理,采用准静态力学分析方法,得到单元的力学模型,以单元变形量为目标优化函数,通过matlab优化工具箱fmincon函数求解,得到最优驱动器位置和蒙皮初始状态,并进行实验验证;采用Ansys软件模拟多个单元机构运动与弹性变形的耦合作用,得到多种驱动器布局下机构的最终平衡状态;设计了变形翼详细结构,完成了样机加工装配。结果表明:机翼平衡时的变形量与驱动器布局和结构刚度有关,当机翼结构刚度增强时,分布式驱动与单个驱动所做的变形量均收敛在理想值。采用分布式驱动会最大化变形量,更适合低刚度结构机翼,设计的变形翼样机可以实现连续变形。 相似文献
122.
太阳能发电低电压穿越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伴随着光伏设备装机容量的扩大,太阳能发电供电比重越来越大,当电网发生故障或电压暂降时,光伏阵列可能解列给电网带来不稳定,甚至造成电网的全面瘫痪,综述了3种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的解决方案和控制策略,重点分析了基于控制无功电流实现电压支撑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为了深入掌握雷诺数对低压涡轮端区流动的影响,采用Transition SST转捩模型,对雷诺数为0.6×10~5~3.0×10~54种工况下的低压涡轮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取的数值模拟方法能较准确的描述低压涡轮内部流动,在低雷诺数条件下,吸力面后部附面层易发生分离,且分离泡尺寸较大。随雷诺数的降低,叶栅出口截面的总压损失逐渐增加,损失平均值及高损失区面积的增加幅度均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吸力面后部附面层分离区是低能流体聚集区,是流道内总压损失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通道涡流出流道后继续发展,与尾迹旋涡共同构成了叶栅下游区域损失持续增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6.
对粗砂岩进行单轴试验测得其力学参数,然后采用颗粒流和fish程序获得粗砂岩的细观力学参数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压缩试验,分析粗砂岩的变形和强度特性以及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获得主要结论:随着围压增加粗砂岩屈服阶段明显增加,峰值强度提高,峰后由明显软化逐渐向塑性流动过渡,表明随着围压增加粗砂岩脆性降低而延性提高,主应力表示的二次型强度准则比直线型更加贴近试验结果。粗砂岩在变形破坏过程中,弹性阶段吸收的能量主要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存储,屈服阶段弹性应变能增速减缓而耗散能增速加快,围压越高峰值处对应的耗散能越大表明高围压下破坏时岩石内部损伤严重,峰后阶段弹性应变能在低围压下急剧减小而高围压下缓慢减小。弹性储能极限随围压增加呈现线性增大趋势,弹性应变能与岩石吸收总能量之比先减小而后趋于常值。 相似文献
127.
利用感应电动机内部损耗进行制动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该方案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物理实现的约束条件和具体的控制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算法可以有效的对电机进行快速制动,同时由转子侧回馈的能量几乎全部消耗在电机的定转子电阻上,使系统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能够一直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该方法可用于各种需要快速制动的"通用变频器 感应电机"系统. 相似文献
128.
针对不同供电区域多类型终端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差异化需求以及目前配网侧依据单一供电可靠率指标衡量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终端用户的供电需求划分方法。首先,进行终端用户差异化供电需求量化,构建终端用户供电需求信息模型;然后,采用综合K-means与基于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的大数据挖掘进行终端用户的聚类,实现用户的分类;最后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实现区域内终端用户可靠性等级划分。通过对含多类型终端用户的供电区域仿真分析,结合对比方案分析,进一步验证所提出的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终端用户的供电可靠性需求划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9.
电力系统易受扰动影响,在一定扰动条件下会进入混沌状态。通过分岔图和李雅普诺夫指数谱分析了扰动Pe与Pk单独作用与共同作用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当Pe与Pk单独作用时,系统状态均随着扰动的增加由周期态过渡到混沌态,当Pe与Pk共同作用时,系统状态均随着扰动的增加由混沌态过渡到周期态再过渡到混沌态。设计了一种全局滑模时滞控制策略,时滞控制采用延时反馈环节,即误差信号中采用上个采样周期的采样值与此时的采样值来对不确定系统项与扰动项进行估计,但由于延时环节存在时滞误差,导致系统收敛速度较慢且扰动抑制能力较差。为此,将时滞控制与全局滑模控制相结合,并设计具有快速收敛特性的时滞补偿项,提高系统收敛速度与抗扰动能力,并且可以抑制上界未知的外部扰动。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时滞控制,所设计的全局滑模时滞控制收敛速度更快,超调量更小,在系统遭受周期扰动与阶跃扰动时仍能保证收敛。 相似文献
130.
王云飞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3):47-49
本文针对新员工集中培训的特征,系统地探讨了新员工培训机制,分析了培训的具体措施,总结了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管理体系、培训评估和激励机制等环节的全面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