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离子的发光机理,光学特点及增强稀土离子发光的方法和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农业节水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节水潜力的研究对节水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总结农业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模式;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计算了该区域在改善灌溉条件下未来10-20年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农业节水潜力值。结果显示,2020和2030年三种作物节水潜力分别可达6.852亿时和11.023亿m3。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水-能源-粮食系统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黑龙江省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仿真模型,对2010—2017年黑龙江省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和能源、粮食的生产与消费进行模拟。通过设置和对比4种不同的发展方案,探究黑龙江省水-能源-粮食合理的配置方案。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水资源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在4种发展方案中,采取严格规划方案的正面效果最显著;强化发展方案下的能源消耗最明显,无论采取哪种发展方案,如果不对能源消费量加以控制,全省的能源安全可能无法保证;黑龙江省的粮食安全比较稳定,不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保守节约方案下的粮食库存和粮食供需平衡比最大;仅采取一种发展方案可能无法实现水-能源-粮食系统的整体安全。  相似文献   
14.
鉴于脆弱性要素(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性)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结构有很好 的对应关系,基于 PSR 模型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0—2019 年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筛选人均用水量等 25 个评价指标,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评价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将水资源脆弱性划分为不脆弱、 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脆弱 5 级,利用集对分析法和置信度准则计算得到 2010—2019 年的水资源 脆弱性水平;将指标层和准则层脆弱性与系统综合脆弱性进行对比,分析各指标与准则层脆弱性水平和变化趋势 与系统脆弱性的关系,探究影响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成果可为新疆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且受生态环境用水不断加强的影响,农业用水变的愈加紧张,再生水的农业利用是缓解这种紧张局势的重要举措之一.现详细总结了国内外再生水的农业利用现状,从再生水灌溉水质标准、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生长、土壤及作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再生水灌溉技术及灌溉制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其研究进展;最后对再生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为区域蒸散的定量提供了有效手段,在综述了国内外定量遥感蒸散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目前较常用的几种遥感蒸散模型,并指出同类研究在地表温度与空气动力学温度差异、阻抗、平流、尺度效应及结果验证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定量遥感蒸散计算精度的具体措施,包括:运用高光谱提高地表温度反演精度;加强对瞬时地表蒸散转换为日总蒸散的研究;运用微波遥感解决阴雨天的地表蒸散;提高净辐射通量反演精度;借助动力学过程模型进行地表蒸散反演的研究;加强地面定标和试验遥感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再生水灌溉利用对作物—土壤系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水灌溉是解决农业缺水问题的有效方法,已经在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发展。我国缺水问题严重,而农业灌溉用水是主要的耗水方式之一,发展再生水为农业灌溉用水将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现针对当前再生水回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再生水灌溉对农作物以及土壤系统产生的影响,探索合理的再生水灌溉方式来缓解再生水对农作物及土壤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再生水作为灌溉用水所需要达到的水质标准。基于对再生水的一系列研究,讨论了再生水灌溉对农作物-土壤系统的影响研究中的不足,为未来再生水灌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水分利用效率(WUE)是消耗单位水所获得的农产品产量,是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核心问题。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阐述农业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尺度、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讨论提高WUE的主要技术措施,其中引入基于ET的科学水管理理念;分析WUE与灌溉水量、有效降水量和有效灌溉面积的关系;讨论利用WUE进行水资源利用评估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评价中小城市实际蒸散发(ET),采用物理机制明确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对介休市蒸散发进行模拟,以MOD16A2遥感产品验证分析蒸散发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DTVGM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总体模拟效果满足精度要求;介休市多年平均蒸散发量为375.4mm;年内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型分布趋势,主要集中在5~9月,蒸散发量最小和最大月值分别为14.0、71.7mm;多年平均蒸散发量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季节蒸散发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蒸散发,林地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同一乡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蒸散发的影响有差别;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乡镇的蒸散发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6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渭河关中地区1951年-2013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分析了6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渭河关中地区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幅为0.206℃/(10a),冬季对流域平均气温的变暖贡献最大。全年及各季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均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2)降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每年约减少0.5775 mm,春季和秋季对下降趋势贡献较大。降水量突变点较为复杂,在许多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变。降水年内分配较为稳定,集中度基本维持在0.5~0.6,集中期为7月。(3)渭河关中地区气温、降水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太阳活动、大气环流、季风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土地覆被类型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