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5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以高产诱变株紫红曲霉M144为出发菌株,以红色价和色调为指标,对液态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的培养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首先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确定液态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的红色价和色调的主要影响因子,然后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粉和豆粕粉是红色价的主要影响因子,玉米粉和MgSO4·7H2O是色调的主要影响因子,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52%,豆粕粉2.32%,MESO4·7H201.55%,K2HPO4·3H2O0.10%。在此条件下,红曲红色素的红色价为280.27U/mL,色调为1.09,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64.86%和10.10%。  相似文献   
62.
采用两种热输入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对3 mm壁厚的Inconel 617镍基高温合金进行激光焊接。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并测试了焊接接头在室温(25℃)及高温(900℃)下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焊接热输入对Inconel 617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明显。在高热输入(200 J/mm)条件下,焊缝正面宽度3.88 mm,熔化区中部晶粒尺寸粗大,取向杂乱,树枝晶二次枝晶间距较大(6.71μm),枝晶间碳化物颗粒尺寸较为粗大,枝晶间Mo,Cr等合金元素的凝固偏析较为严重。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宽度约0.29 mm,在晶界和晶内形成了γ+碳化物共晶组织,这是由于焊接升温过程中,热影响区内球状碳化物颗粒与周边奥氏体发生组分液化,并在焊后凝固过程中形成共晶。低热输入(90 J/mm)工艺参数获得的焊缝正面宽度为2.28 mm,焊缝呈沿熔合线母材外延生长并沿热流方向定向凝固形成的柱状晶形态。焊缝中部树枝晶二次枝晶间距较小(2.26μm),枝晶间碳化物颗粒尺寸细小,热影响区宽度约0.15 mm。室温(25℃)拉伸测试表明:高热输入下获得的焊接接头由于焊缝中固溶元素偏析造成的局部组织弱化,从焊缝中部破坏,强度与伸长率有所降低,低热输入条件下获得的焊接接头从母材破坏。而高温实验条件下(900℃),母材晶界发生弱化导致所有试样均从母材破坏。  相似文献   
63.
为方便准确地确定自由水界面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的测井曲线对比拾取方法和基于该方法的自由水界面确定模型及算法流程。首先以测井曲线为对象,通过分析寻找测井曲线特征点,并对比追踪井间地层,得到一系列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岩石物性的数据集合。然后联合J函数和阿尔奇公式,推导相同特征点下自由水界面海拔深度、距离自由水界面深度与电阻率之间的理论数学模型,并同时建立了水平和倾斜两种自由水界面分布模式。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回归方程判定系数为优化目标的算法,通过预设实验数据以及添加高斯白噪音方法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和鲁棒性,最后使用该方法确定了伊拉克生物碎屑灰岩油藏的自由水界面。研究结果表明,某一特征点下电阻率与距离自由水界面高度在双对数坐标下具有线性关系。通过理论模型可以表征自由水界面水平和倾斜情况下的分布模式。基于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的精度取决于非均质性程度及数据质量控制,当没有观察误差时,曲线完美拟合,曲线拟合的质量随观察误差的增大而降低,因此运用模型前必须做好质量控制,保证模型精度。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降噪技术对数据进行前处理,从而提高模型精度。新方法对于分析地质现象、进行参数计算具有...  相似文献   
64.
本文基于穿越浑河上游河谷浅埋段工程,针对该浅埋段输水隧洞的突出特点,提出了适应浅埋段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地表环境的经济节约型浅埋隧洞开挖、支护的设计理念。同时,结合广泛应用的“新奥法”和“新意法”两种隧道工程设计、施工理论,以“浅埋暗挖法”为基础,创新研究出一套适合该工程的浅埋段复合施工工法,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安全,节约了工程投资,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