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91篇 |
免费 | 1192篇 |
国内免费 | 86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91篇 |
综合类 | 1546篇 |
化学工业 | 2645篇 |
金属工艺 | 1040篇 |
机械仪表 | 1576篇 |
建筑科学 | 2029篇 |
矿业工程 | 1169篇 |
能源动力 | 617篇 |
轻工业 | 2383篇 |
水利工程 | 829篇 |
石油天然气 | 986篇 |
武器工业 | 343篇 |
无线电 | 204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19篇 |
冶金工业 | 926篇 |
原子能技术 | 230篇 |
自动化技术 | 20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1篇 |
2023年 | 620篇 |
2022年 | 712篇 |
2021年 | 810篇 |
2020年 | 602篇 |
2019年 | 738篇 |
2018年 | 739篇 |
2017年 | 405篇 |
2016年 | 423篇 |
2015年 | 569篇 |
2014年 | 1558篇 |
2013年 | 1017篇 |
2012年 | 977篇 |
2011年 | 1004篇 |
2010年 | 1002篇 |
2009年 | 921篇 |
2008年 | 1020篇 |
2007年 | 1075篇 |
2006年 | 894篇 |
2005年 | 848篇 |
2004年 | 749篇 |
2003年 | 685篇 |
2002年 | 538篇 |
2001年 | 528篇 |
2000年 | 538篇 |
1999年 | 432篇 |
1998年 | 375篇 |
1997年 | 394篇 |
1996年 | 422篇 |
1995年 | 346篇 |
1994年 | 288篇 |
1993年 | 240篇 |
1992年 | 244篇 |
1991年 | 214篇 |
1990年 | 198篇 |
1989年 | 177篇 |
1988年 | 111篇 |
1987年 | 98篇 |
1986年 | 98篇 |
1985年 | 71篇 |
1984年 | 77篇 |
1983年 | 69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64篇 |
1980年 | 45篇 |
1979年 | 38篇 |
1978年 | 24篇 |
1976年 | 10篇 |
1975年 | 15篇 |
1958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影响CAPP系统机床设备选型的多因素及其模糊性,提出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构建系统机床设备选型的模糊评判模型。通过对影响机床选型因素的综合分析,建立各因素之间的模糊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多因素的量化问题,确保了机床设备选型结果的唯一性。通过在原型系统上运行,采用该方法能较好解决机床设备选型问题,保证了CAPP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2.
993.
李中臣王亲猛王松松田庆华郭学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3,(10):3348-3361
本文通过热力学分析,揭示了红土镍矿硫化熔炼低镍锍过程物相演变规律,阐明了硫化熔炼过程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硫化熔炼条件下,红土镍矿中镍氧化物转变历程为NiO→Ni→Ni_(3)S_(2),钴氧化物转变历程为CoO→Co→Co_(9)S_(8),铁氧化物转变途径为Fe_(2)O_(3)→Fe_(3)O_(4)→FeO→FeS或Fe_(2)O_(3)→Fe_(3)O_(4)→FeO→Fe→FeS;金属与S亲和力强弱顺序为Ni≈Fe>Co;金属与O亲和力强弱顺序为Fe>Co>Ni。由理论计算可知:在硫化熔炼过程中,当硫磺添加量为矿料质量的2%、碳添加量为矿料质量的4%时,产出镍锍品位为21.45%,镍、钴回收率分别为99.43%、87.58%,硫直接利用率为62.68%。目前,红土镍矿高温硫化熔炼镍锍,已初步实现工业应用,与常规RKEF技术相比,过程绿色低碳,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994.
李栋朱明涛乔晋玺田庆华郭学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23,(10):3337-3347
针对有机硅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触体,提出水浸预处理-氧化酸浸-旋流电积制备高纯铜的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别考察反应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水浸预处理及氧化酸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液固比3∶1 mL/g的优化条件下进行水浸预处理,处理后氯、铁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3.95%、5.25%,而铜不浸出;在双氧水用量为理论用量的2.0倍、反应温度为30℃、硫酸浓度为1.25 mol/L、液固比为3∶1 mL/g、反应时间为20 min的优化条件下,氧化酸浸过程中铜的浸出率可达93.59%,溶液中铁含量仅为0.25 g/L,且循环浸出时浸出率保持稳定。经循环浸出富集后的硫酸铜浸出液采用旋流电积制备高纯铜,得到的产品形貌平整,铜含量大于99.98%,达到GB/T467—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5.
996.
针对五轴铣削中刀具位姿变化和刀具类型差异所导致的铣削力预测难的问题,提出通用立铣刀五轴铣削力计算方法。基于通用立铣刀结构形式,建立通用立铣刀几何模型;综合考虑刀齿真实运动轨迹和刀具姿态变化,构建刀具瞬时切屑厚度模型;将刀具沿轴线方向等分成若干切削刃微元,并根据线性切削力假设建立刀具微元铣削力;将微元铣削力从刀具坐标系转换至工件坐标系下,并沿刀具轴向铣削深度进行积分,获得通用立铣刀的五轴铣削力模型;最后,在混联五轴数控加工实验平台上开展了铣削力测试。实测结果表明:所提铣削力计算方法正确有效,可作为后续五轴铣削工艺参数优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采用15Si-4B-8NaF-2Y2O3-71Al2O3(质量分数,%)渗剂包埋渗法在TiAlNb9合金表面制备了B-Y改性的硅化物渗层,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电子探针分析了渗层的结构及相组成,对比研究了Si-B-Y共渗层制备前后TiAlNb9合金热冲击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1050℃保温6 h所制备的Si-B-Y共渗层具有组织均匀致密的复合结构,厚约14μm,其外层主要为TiB2相和(Ti, Nb)Si2相,中间层为(Ti, Nb)5Si3相,内层为TiAl2相和少量TiB相。在1000℃热冲击下,TiAlNb9基体裂纹一旦产生,将会持续扩展,中间会有树枝状裂纹产生,在热冲击47次后出现贯穿性裂纹;而Si-B-Y共渗层裂纹萌生时间较长,裂纹的萌生具有多发和弥散性,随着热冲击次数的增加,最终多处细小裂纹汇合一处,在热冲击59次后贯穿基体,但裂纹未在膜基界面处发生横向扩展,且整体渗层... 相似文献
998.
淬火+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是耐磨钢复合板的重要工艺,本文研究NM500/Q345/NM500复合板进行不同淬火+回火热处理试验。借助超景深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设备,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淬火+回火)工艺参数下复合界面处的微观形貌特征、界面元素分布、缺陷成分和显微硬度,研究发现:淬火后复合板结合界面整体复合效果较好。淬火温度的增加促使界面的孔洞明显减小或者消失;同时,原始奥氏体出现长大的倾向,板条束马氏体组织明显增多,板条块减小,复合板耐磨钢层的硬度先增大再减小。 相似文献
999.
1000.
钟霖田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0,27(4):13-17
针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生产流程中各生产装置的划分与总体控制目标的确定,测量参数、控制变量、控制的总体方案的选择,控制器、控制系统、联锁保护系统的设计,生产装置的调节系统与联锁保护系统的关系及其处理原则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实施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