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水产品保鲜废水回用的兼性生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试验基础上,对利用激波传质兼性生化工艺处理水产品保鲜废水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论证.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证实:利用兼性生化反应技术并与适宜的后处理工艺相配合,可实现对水产品保鲜废水等低浓度废水的高效低耗处理与回用.研究结果为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充分展示了兼性生化工艺处理水产废水等低浓度有机废水的技术优势,为废水处理与回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22.
章北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1996,(1)
基于东湖流域地表形态、功能与覆盖特征、降雨径流与面源污染物分布的时空规律,遴选建立流域的降雨径流量、土壤输出量与面源污染负荷的数学模型.实测确定各径流区不同地表的模型参数,编制程序分析计算其径流模数、土壤输出与TN,TP负荷,为东湖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技术成果可供同类型浅水湖泊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决生化处理工艺耐磷冲击负荷有限,TP出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问题,在前期CIBR同步脱氮除磷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向CIBR反应器中投加少量单一的无机絮凝剂,进行物化辅助CIBR脱氮除磷试验研究,考察物化辅助CIBR工艺对提高出水TP稳定性及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20 mg/L时,物化辅助CIBR工艺可以提高出水TP稳定性,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TN去除率;物化辅助CIBR工艺在投药量为20 mg/L,以工况(3 h曝气-2 h搅拌-1 h静沉)运行时,效果最好,反应器的TP,TN,COD及NH3-N的出水平均值分别为0.48 mg/L,9.07 mg/L,30.64 mg/L和3.08 mg/L,可以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4.
递进布水缩变波形流湿地构建与降污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湿地构型的不足,对潜流湿地构型进行优化,构建一种新型的湿地——递进布水缩变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并对COD的沿程降解规律及降污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描述递进布水缩变波形潜流湿地中COD的降解规律,实测COD值与模型预测值较接近,平均误差为7.33%.研究还发现递进布水缩变波形流湿地能有效改善传统湿地对COD和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5.
在常温条件下采用兼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通过正交试验获取兼性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COD去除率与HRT,M LSS和进水有机物浓度有关,M LSS的影响非常显著.过高或过低的M LSS、进水有机物浓度和HRT都会降低COD去除率.在本正交试验中得出最优水平:M LSS为5 500 m g/L,进水有机物浓度为260 m g/L,HRT为8 h,此时COD去除率可达72.5%.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依 A/O 法机理及现有研究成果,探讨了国内某区域混合型工业污水净化厂好氧系统A/O 化工艺,得出若将原系统略施改造,可提高其污水处理水平.较之传统好氧工艺,可省大量建设费、运输费及能耗的结论.其具体改建工艺参数尚需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28.
29.
章北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85,(1)
“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研究”中型试验(日产500吨洁净水)于1984年12月下旬通过部级鉴定。这项研究任务是1982年国家建设部下达的重点攻关项目,承担单位是武汉建材学院及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由武汉建材学院水处理研究室具体负责科研任务。该室以金儒霖副教授为首,还有章北平、施秀芳、邹玲珍、谢建麟、陶涛、游桂林、李文森等同志。研究后期,武汉城建学院派张磊、熊启权同志参与试验工作。根据部合同分工,武汉建材学院负责该项目的主要技术攻关工作,青岛方面从事现场试验运行管理、化验分析工作。该项科研先后进行了两年多紧张的现场试验,成功地研究出完善的污水回用处理工艺流程,经连续十四个月的运行考验,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并成功地回用于海藻酸钠工业,及建筑施工喷洒道路、工业冷却等。 相似文献
30.
转炉除尘污泥的回收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炉除尘污泥粒度极细、脱水困难,难以回收利用,造成厂区环境污染。结合所做工作和国内发展情况,提出了几种污泥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