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5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在国产密炼机上采用销钉转子和普通二棱转子进行对比试验的情况。文中对试验方案和试验参数的确定,尤其是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做了详细介绍。总结出销钉转子具有混炼质量好、效率高、能耗低、适应性强等优点。同时,提出了两种确定最佳混炼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纪冰 《中国水利》2011,(24):72-72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后,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全面部署下,全省上下抢抓历史机遇,迅速掀起治水兴水热潮,水利改革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一是传达学习"快".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安徽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及时以省委1号文件出台贯彻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3.
纪冰 《中国水利》2012,(13):18-20
安徽是农业大省、水利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省共兴建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533处(其中大型灌区9处),建成固定机电排灌站1.95万多处、总装机185.49万kW,建设灌溉机井19.8万眼,累计修建塘坝蓄水工程74.5万口.近年,党和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高度重视,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更是将农田水利建设摆上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为切实保证并不断提升农田水利投入,安徽借鉴城市规划管理的理念,在全省成立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积极建立有效整合各类涉水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4.
同步转子技术是80年代国际上开发的一种新技术它可大大提高密炼机的混炼效率和混炼胶的质量。本文通过在XM—1.7密炼机上对几种不同构型转子在同步速度和异步速度下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得出同步转子具有许多优越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第三代传递式混炼机可以进行全过程控制,克服在混炼质量、温度控制、机构简化等方面存在的缺点,确保减少初期投资成本和日后运转费用。  相似文献   
26.
以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带动水利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了安徽省防汛指挥系统和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思考今后如何加强本省防汛指挥系统和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7.
索海钰  纪冰  张宇 《铁合金》2015,(2):46-48
在总图专业规划设计前,对资料、数据收集内容的规范总结及专业资料内容和用途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资料收集对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8.
纪冰  程建 《治淮》2002,(10):13-15
安徽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水系的特点,决定了安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的一半,加上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十分紧缺,供求矛盾突出。旱灾一直是  相似文献   
29.
“十一五”是安徽省实现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快安徽水利发展进程的重要机遇期。全省水利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确保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强防洪保安、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改善工作,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全面提升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安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30.
2003年安徽省淮河抗洪及灾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冰 《治淮》2003,(10):3-4
2003年汛期,安徽省淮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在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淮河防汛抗洪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也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汛情特征200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6月20日入梅。淮河中上游多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6月20日至7月22日,安徽省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616mm,最大30天降雨量589mm,与1991年同比大14%。受此影响,安徽省共有17条河流超警戒水位、10条河流超保证水位。淮河干流先后出现三次洪峰。淮河王家坝以上最大30天降雨量483mm,与1991年同比大14%,比1954年小24%。润河集至正阳关超过1991年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