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在人类用能的初起阶段,人们只注意到能量有量的多少,据此有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对用能过程进行分析的数量分析法。随着人们对能量性质和用能本质认识的深化,人们认以到能量不仅有数量的多少,而且还有质量的差别。比如机械能可以100%地转化为热能,而热能却无论如何也不能100%地转 相似文献
23.
基于传统的外包钢加固法和增大截面加固法原理,提出一种新的组合加固方法: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外包角钢加固法。在6根组合加固柱的拟静力试验基础上,采用大型结构分析软件ABAQUS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缀板间距、角钢型号变化对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及变形性能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探讨加固型钢与连接缀板形成的加固体系套箍效应和相应的承载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未加固柱相比,缀板间距从300 mm加密到75 mm,角钢型号从L30×3增大到L50×3,加固柱的承载力提高了200%~300%之间;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力提高了10%~30%,角钢和缀板组成的钢架对混凝土柱起到了约束作用,减小了钢筋混凝土柱5%~18%的纵向变形,明显增强了其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24.
气田采出水的水量小、含盐量高,回注通常是更适合的环境处置方案。回注的主要环境风险是井 筒内腐蚀造成泄漏后的土壤、地下水污染。文章在分析气田采出水水量、水质和污染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回注处置井的目标构造选择方法,提出地下水污染最关键控制参数是注水静水压力低于“可利用地下水”的低水 位(高度)以保证下方注入水不会上侵,回注处置目的层必须位于可能的饮用水源之下并有可靠的隔离层;提出井筒必须具有连续完整性,以保持注水构造与可能饮用水源的隔离;同时提出相应的检测/运行管理需求和控制措施,即可采用模型预测、检测、试验等方法分析采出水的腐蚀、结垢特性,通过投加适当的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措施控制井筒腐蚀/结垢,为气田采出水回注环境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26.
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以及力学性能,在电力和能源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研究者们将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的特殊性能归因于基体与纳米颗粒之间形成的界面。但是传统的研究手段不能给出界面作用机理的直接证据,因此近年来以原子力显微镜为基础的界面微区原位测试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该文首先对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做简要介绍,然后对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微区测试进行综述,包括线性电介质复合材料介电特性、铁电聚合物复合材料极化特性、电荷分布与输运、微区红外光谱等方面,最后对目前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界面微区原位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展望界面微区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针对粘贴钢板加固RC梁的二次受力特性,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抗弯设计计算的基本原理基础上,通过对粘贴钢板加固RC梁的受力分析,提出了其位移延性的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后粘钢板用量及其卸载百分比是影响RC梁加固后延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针对现有穿墙雷达探测研究中,墙体回波抑制算法需要采集全部雷达回波导致运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秩联合稀疏模型下的墙体回波抑制方法。在提出的方法中,从雷达回波中分离墙体回波和目标回波的任务被转化为一个低秩保持和稀疏约束的优化模型,并使用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该优化模型;最后分离出墙体回波后的回波信号被用于雷达成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各种情况下的墙体回波都能有效去除。与当前经典的奇异值分解、迭代软阈值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杂波抑制方法在穿墙雷达成像中具有更高的目标杂波比。 相似文献
29.
电化学氧化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上潜能巨大,但在长期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该技术在实际处理效率、污染、能耗等方面的问题,并从材料、结构、运行上对其进行优化研究。文章按照方式和目标效果对 电化学氧化技术的优化研究进行了梳理,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趋势,主要总结为两个方向:一是在极板和填充粒子上负载高电催化性能材料,同时改进制备方法,提高其稳定性及电催化活性;二是优化反应器结构、极板形状、进水角度,提高混流效果和传质性能,实现电流均匀分布,避免死角和短路,为电化学 氧化技术的后续研究重点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0.
为改进《画法几何》课程的教学方法,联系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及教学体会,归纳了几种解决问题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