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8篇 |
免费 | 83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8篇 |
综合类 | 48篇 |
化学工业 | 126篇 |
金属工艺 | 29篇 |
机械仪表 | 43篇 |
建筑科学 | 79篇 |
矿业工程 | 22篇 |
能源动力 | 35篇 |
轻工业 | 99篇 |
水利工程 | 26篇 |
石油天然气 | 44篇 |
武器工业 | 23篇 |
无线电 | 10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5篇 |
冶金工业 | 30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抗凝血硫酸化微晶纤维素钠构效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UV、I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3种由不同制备工艺参数所获得的硫酸化微晶纤维素钠(Na-MCS)进行结构分析,并研究其抗凝血活性。IR、UV揭示Na-MCS结构中含有硫酸酯基;13CNMR表明,3种Na-MCS的硫酸基取代模式相似,即C6取代占主导,C2位部分取代,C3位不发生取代;元素分析测得其硫酸取代度(DS)不同,即DSNa-MCS1=1 70、DSNa-MCS2=1 45、DSNa-MCS3=1 19;抗凝血研究表明,三者均可使血浆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但凝血酶原时间(PT)不延长,三者在抗凝血活性大小上存有差异,这与DS有关,在血浆中质量浓度为5μg/mL时,高DS的Na-MCS1使APTT达到155s、TT达34s,而低DS的Na-MCS3使APTT达到85s、TT达18s。构效关系分析表明,DS的差异不改变Na-MCS的抗凝血途径,但影响其抗凝血活性大小,DS越高,抗凝血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762.
唑类缓蚀剂在铜表面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对比三氮唑(TA)和苯并三氮唑(BTA)两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明确两种缓蚀剂在铜表面的吸附类型,并从实验和分子模拟角度解释其吸附机理。方法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测试两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采用吸附等温拟合方法确定两种缓蚀剂的吸附类型,采用分子模拟中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计算两种缓蚀剂在铜表面的吸附能、形变电荷密度和分波态密度等参数,深入揭示其吸附机理。结果在不同浓度下,BTA的缓蚀效率均大于TA。两种缓蚀剂浓度与覆盖度的关系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吸附自由能介于-35~-37 k J/mol之间。BTA在铜表面的吸附能绝对值(顶位为4.41 e V,桥位为4.36e V)要大于TA的吸附能绝对值(3.28 e V),吸附过程发生了明显的电荷转移,电子云处于两个成键原子之间,且N原子s,p轨道与Cu原子d轨道发生重叠。中性和质子化形式的两种缓蚀剂分子均可在铜表面发生平行吸附。结论由于BTA在铜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于TA,因此BTA的缓蚀性能优于TA。两种缓蚀剂在铜表面既能发生化学吸附,又能发生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是由于N原子的s,p轨道与Cu原子d轨道相互作用所致,物理吸附是由于中性分子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和质子化分子的静电相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763.
在燃煤烟气中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由于脱硝效率高、选择性好被广泛应用,然而SCR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会使烟气中的SO2氧化成SO3,SO3会与NH3等反应生成硫酸氢铵(ABS)和硫酸铵(AS),当烟气温度低于硫酸铵盐的凝结温度时,其会沉积在催化剂、空预器及其附属设备上,引发诸多严重的问题,对电厂的运行和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燃煤烟气中SO3与硫酸氢铵的生成特性及其控制方法最新进展,分析了SO3在锅炉和SCR系统中的形成机理、迁徙转化特性,阐述了控制SO3与硫酸氢铵生成的方法,介绍了不同活性组分对催化剂表面SO3和硫酸氢铵生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开发新型催化剂是燃煤烟气中SO3与硫酸氢铵生成控制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64.
通过改变加工工艺改善Mg(OH)_2在HDPE中的分散性,先用双螺杆塑化挤出机混合造粒,再采用三螺杆动态混炼挤出机挤出造粒,对不同振动参数(振幅、频率)下制取的含不同质量分数Mg(OH)_2的HDPE/Mg(OH)_2复合材料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螺杆动态混炼挤出机有利于提高Mg(OH)_2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Mg(OH)_2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值分别为25.9、26.8、27.3 MPa. 相似文献
765.
选用山西阳泉无烟煤、东北贫煤、云南小龙潭褐煤,通过洗煤制取煤样,低温灰化并采用XRF进行灰成分分析,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煤结构进行分析,而且引入了红外参数来反映整个分子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水洗对煤中的矿物质脱除效果不明显,主要脱除的是可溶性物质,而酸洗主要脱除的是晶态SiO2,但是还有部分物质不能被脱除;随着煤阶的增加,煤中的矿物质与煤分子结构结合更紧密。煤化程度越低,煤结构中的基团越复杂,煤化程度高的煤中,谱图比较规律,在指纹区中,更能反映洗煤对煤结构的影响。对红外参数的分析说明了贫煤和无烟煤中脂肪度都很低,且主要以芳环碳骨架为主,而褐煤中存在很多支链结构。 相似文献
766.
目的研究三种油田常用材质N80、45~#、20~#钢在华北油田京11断块注入水中的腐蚀行为。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对京11断块注入水进行水质分析,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方法研究了N80、45~#、20~#钢管材在华北油田京11断块注入水中的腐蚀规律与腐蚀机理,并对试样腐蚀前后的形貌进行了记录分析。结果当注入水中的碳酸钠质量浓度为1000 mg/L和4000 mg/L时,45~#、20~#和N80三种试样的腐蚀速率较大,45~#钢的腐蚀速率最大,为0.1322 mm/a,且试样表面均产生了明显的腐蚀坑及大量腐蚀产物;当碳酸钠质量浓度为12 000 mg/L和20 000 mg/L时,3种试样的腐蚀速率很小,远远低于0.076 mm/a,且试样表面几乎不产生腐蚀产物。结论当京11断块注入水中的碳酸钠投加量低于12 000 mg/L时,管柱的腐蚀较严重;当碳酸钠投加量高于12 000 mg/L时,管柱的腐蚀较为轻微,并且在相同的腐蚀环境下,N80钢比20~#、45~#钢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67.
768.
769.
在纳米光刻中,采用周期相差不大的两光栅分别作为掩模和硅片上的对准标记。当对准光路通过这两个标记光栅时受到两次调制,发生双光栅衍射及衍射光的干涉等复杂现象,最后形成有规律、且呈一定周期分布的莫尔条纹。周期相对光栅周期被大幅度放大,条纹移动可表征两标记的相对位移,具有很高探测灵敏度,可用于纳米级高精度对准。从傅里叶光学角度分析推导了对准应用中,两频率接近的光栅重叠时莫尔条纹振幅空间近似分布规律。并设计了一组对准标记,能继续将灵敏度提高一倍。通过仿真分析,从大致上定量地验证条纹复振幅分布的近似数学模型以及光刻对准应用中的条纹对准过程。 相似文献
770.
为了研究水下热扰动环境对光学成像的畸变、模糊等失真问题的影响,利用水下图像的灰度分布、结构相似性图像度量(SSIM)和归一化最大灰度梯度清晰度评价函数来评价目标图像在径向和轴向上的畸变和模糊等失真程度,得到水下热扰动对光学成像变化的规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成像系统与目标的轴向距离增加,图像的畸变和模糊程度越来越大。轴向距离L1=500 mm时,对应图像的SSIM值优于0.7,归一化清晰度值优于0.8;轴向距离L3=1500 mm时,对应图像的SSIM值低于0.2,归一化清晰度值不足0.6;此外,轴向距离L1时,成像在径向上,距离发热源越近,边缘漂移越大,即成像图像畸变越严重;最后,相同轴向和径向条件下,目标在不同时刻的图像SSIM和归一化清晰度值有优劣,该结论可为后续的水下图像复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