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现有注塑产品缺陷故障原因排查与定位依靠专家人工诊断效率低、成本高昂等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注塑产品缺陷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及其应用,目的在于将专家知识采用知识图谱进行表示,利用基于知识图谱的垂直检索技术,解决故障排查和定位困难的问题.首先,文章基于多源异构的故障解决方案文本构建语料库,并构建知识本体模型.其次,采用面向非结构化文本的知识抽取模型,将产品缺陷的相关专家知识从原始语料中自动抽取出来.最后,利用Neo4j图数据库实现知识存储及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构建.在所构建的知识图谱中,探索并实现了知识智能搜索、故障诊断及工艺卡解析等应用,展示了知识图谱技术在注塑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特高压、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陆续投产,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已越来越普遍,交直流系统间耦合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介绍了±500 kV林枫直流双极闭锁故障,交流系统扰动使得直流系统发生多次换相失败,导致直流换相失败保护动作而闭锁;采用在线数据仿真复现直流闭锁过程的基础上,分析直流闭锁对交流电网潮流、电压的影响,比较分析在线数据仿真结果与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实测数据的差异,详细分析差异原因;从交直流系统间影响、直流仿真程序优化、电网运行控制等方面提出相关研究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安全约束经济调度(SCED)的日内发电计划多应用于省级电网,当电网出现诸如特高压直流闭锁等大功率缺失时,基于送受端协商式的联络线计划调整难以快速实现互联省份的有效支援。针对上述问题,文中在传统SCE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联络线断面和分省备用控制的日内计划模型。模型可在大区电网内,根据故障时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一次性求解机组及互联电网的联络线计划。将所述模型应用于华东电网,分析了宾金直流发生单极和双极闭锁时的计划调整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在考虑安全约束前提下通过互济参数设置,灵活控制互联省份支援方式,以区域内机组及联络线计划调整发挥互联电网互济能力,实现有功大范围合理再平衡。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针对一起±800kV特高压直流单换流器在线投入失败事件展开分析,详细介绍换流器在线投入过程的基础上,分析投入失败原因与交流系统短路电流、母线电压密切相关。基于实时数字仿真(RTDS)对其投入过程复现与讨论,重点分析换流器投入失败原因及其过程对近区交流电网的影响,论证了不同输送功率、不同短路电流、不同换流器运行个数等方式下的特高压直流单换流器在线投入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输送功率(运行电流)越大、短路电流越小、在运换流器越少,越不利于换流器在线投入。从调度运行、电网规划、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温降黏缓蚀剂在高温高含CO2/H2S环境中的适应性问题,利用高温高压失重腐蚀试验和高温高压电化学测量技术对高温降黏缓蚀剂进行缓蚀性能测试,采用旋转黏度计测试了缓蚀剂对现场原油的降黏效果,应用电化学阻抗技术测量了缓蚀剂的残余浓度。研究表明,该缓蚀剂为阳极型缓蚀剂,将质量浓度为200 mg/L和80 mg/L的缓蚀剂分别加入掺稀油中,其对井下油管材质P110和地面集输系统管线材质20G有明显的缓蚀作用,均匀腐蚀速率小于0. 076 mm/a且无明显点蚀。当缓蚀剂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对现场原油的降黏率可达20%,井筒腐蚀试验后溶液中缓蚀剂的残余浓度大于30 mg/L。 相似文献
19.
张北±500 kV柔性直流示范工程首次构建了四端柔性直流电网,±500 kV是世界上现有的柔性直流输电的最高电压等级,±500 kV柔性直流换流阀是柔性直流输电的核心设备,由于张北地处高海拔区域,确定柔直换流阀外绝缘在高海拔地区所需要的室内最小空气间隙距离,对本工程和未来换流阀阀厅建设及阀厅内电力装置的布置方式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北京某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对±500 kV柔性直流换流阀外绝缘进行了操作冲击放电试验,得到其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通过比较不同的海拔校正方法,探讨和提取适用于±500 kV柔性直流换流阀外绝缘的海拔校正因数。最后依据试验得到的±500 kV换流阀外绝缘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曲线计算其在张北2 100 m海拔高度下所需要的最小空气间隙距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力市场建设路径优选及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电力市场建设是重中之重,设计一条合理的电力市场建设路径对于从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平稳过渡、最终达成目标市场模式尤为重要。文中基于对中国电力系统运营现状、电力市场基本模式、国外电力市场建设经验教训等的分析,建立了适应中国电力市场建设路径优选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中国开展"先期开展中长期电量交易、再开展现货交易"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设计了其具体实现路径,对路径实现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考虑到中国新能源消纳、电网安全约束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建议中国应由中长期电量实物交易和均衡调度,逐步过渡到中长期差价合约和集中式现货市场,并适时建设辅助服务市场和电力期货等电力金融市场,最终达到建成体系完备的市场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