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混床和螯合树脂串联的软化工艺对某采油厂稠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探讨了混床中阳阴树脂配比(1∶1双层床、1∶1混床、3∶2混床和3∶1混床)对两级软化系统出水硬度、UV254、pH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阳阴树脂比例为3∶2的混床加螯合树脂工艺的出水硬度、UV254、pH和电导率在4组平行交换柱中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出水水质最好,出水硬度保持在50μg/L以下;除3∶1比例的混床外,其他配比混床的UV254最大去除率都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前蒸汽吞吐井采用的电加热及热流体循环工艺,存在能耗大、运行成本高及井下作业复杂等问题。依据热管原理,将机抽井中的空心抽油杆经过加工处理,改制成具有高效传热功能的重力热管,并形成了利用抽油杆柱吸收地热加热井筒新技术。介绍了油井现场制造重力热管式抽油杆柱的操作工艺,依据辽河油区3口试验井资料,分析了该技术的适用条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于油层深度低于1 300 m、油层流体温度为100~120℃、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小于10 000 mPa.s、周期注汽量不低于2 000 m3及产液量不低于15 m3/d(最好在20 m3/d以上)的蒸汽吞吐井,应用该技术可取得加热井筒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蒸汽驱生产具有单井产液量高、油层温度高、出砂严重、腐蚀性强的特点。在汽驱生产条件下,普通抽油泵关键部件易发生腐蚀和高温变形等问题,造成油井泵效低、生产周期短,达不到汽驱生产举升工艺措施要求。针对汽驱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适合汽驱生产特种抽油泵的研究、试验和优选工作。在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对抽油泵进行了改进,优选了高温自补偿式携砂泵、柔性金属泵、耐高温陶瓷泵等系列特种抽油泵,满足了汽驱生产工艺措施要求,为稠油蒸汽驱大规模的开发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油田稠油的不断开采和水资源的日趋紧张,需要将稠油污水进行软化处理和回收利用。根据稠油污水的特性,分别对大孔强酸树脂、大孔弱酸树脂、凝胶强酸树脂、大孔氨基磷酸树脂和大孔亚氨基二乙酸树脂这五种常用树脂进行了静态筛选实验,并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出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树脂对稠油污水中Ca2+、Mg2+的吸附行为。由模型结果可知,吸附速率同时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的影响,但粒内扩散是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5.
欢2-14-16块采出程度高,自然递减率高.为改善区块水驱开发效果,确保区块稳产,实施了MD膜驱油技术,现场试验取得明显增产效果,实现了区块自水驱开发以来的首次无递减,显示了MD膜驱油技术的先进性,同时体现了使用成本低、操作简便、驱油效果好等特点,是一项非常好的驱油技术.肋膜驱油技术在欢2-14-16块的试验成功,为该技术在欢喜岭地区及整个辽河油田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也为提高水驱油田中后期开发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蒋生健 《特种油气藏》2012,19(3):117-120,157
针对齐40块蒸汽驱进入开发中后期平面和层间矛盾突出、高温汽窜现象严重的问题,开展了注空气辅助蒸汽驱研究和现场试验工作。通过对注空气辅助蒸汽驱增产机理、催化氧化反应对地层矿物伤害性和催化产物与破乳剂配伍性评价、伴生气含氧量爆炸极限等方面进行研究,优选出以B为主剂的催化剂及其最佳注入浓度,有效保障了注空气辅助蒸汽驱的平稳运行,起到明显增油效果,同时也为蒸汽驱后期综合调整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7.
稠油废水是将饱和蒸汽注入油层,降低稠油粘度,采出液经过油水分离出的水.废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的阳离子(如Ca2+,Mg2+,Fe2+等),还有大量的阴离子(如Cl-,SO42-,CO32-,HCO3-等),成分比较复杂.若经过处理后作为热采锅炉给水,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实验省去了传统处理稠油废水工艺中除硅这一环节,通过筛选两种新型的树脂吸附废水中的离子来进行深度软化.实验表明:废水软化前的平均硬度为79mg/L,软化后硬度为未检出,达到了锅炉回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