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模态频率是反映结构整体性能的动力学指标之一,然而实践中发现,即使结构性能正常,它也会随运营环境作用发生可观的变化。因此有必要研究运营环境作用与结构频率的相关性,以便从频率的总变化中剔除正常变化,凸显由结构损伤引起的频率变化。利用东海大桥的长期监测数据,该文同时分析了桥梁高阶频率和低阶频率的变化规律。在运营条件下,东海大桥的高阶频率和低阶频率均存在周期变化特征,且与运营环境因素的变化周期相吻合;结构温度和交通荷载是引起频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温度与各阶频率的变化均呈负相关关系,而交通荷载与高阶频率的相关性不同于低阶频率。  相似文献   
12.
危岩体损伤早期识别是边坡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 针对传统监测方法准确性低、敏感性差的问题,提 出用于评价危岩体损伤前后运动形式变化的指标———粒子轨迹。 通过分析危岩体运动学机理,推导危岩体粒子轨迹 与主控结构面粘结面积相关性。 引入互相关近似熵概念并拓展至三维,用于评价危岩体损伤前后粒子轨迹差异程 度,实现对粒子轨迹的定量分析。 开展模型试验,监测危岩体不同后缘裂缝深度下的自由振动响应,利用三维互相关 近似熵分析粒子轨迹差异性。 试验结果表明,随岩桥损伤程度加强,粒子轨迹熵值逐渐增大。 相比传统监测方法,粒 子轨迹对危岩体结构面损伤更敏感且普适性强,为危岩体损伤识别及崩塌早期预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金沙江河段高山峡谷区L波段的Alos-Palasar和C波段的Radarsat-2雷达单视复数数据的干涉处理,获取此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SRTM 90m分辨率的DEM为参考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InSAR技术生成的DEM精度与相干系数、地形和波长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验证了在相干性好,地形起伏不太剧烈的地区,用InSAR技术生成DEM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栅格柱体单元的开采沉陷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艳昌  谢谟文  刘汉东 《煤炭学报》2015,40(12):2794-2800
基于栅格柱体单元技术和概率积分法,建立了采空区沉陷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把曲面分布采空区和曲面分布的地表栅格化后组成栅格柱体,充分考虑采空区在开采深度、开采厚度、煤层倾角、倾向的空间变化,同时基于C#和ArcGIS Objects技术编制了相应的控制软件,预测每一个栅格柱体单元的地表沉陷量,基于概率加法,所有栅格柱体单元在地表任意点的沉陷量之和为该点的地表沉陷量。在禹州采空区,常规模型预测结果、新模型预测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显示,地表沉陷量受地形条件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比较强度折减法与极限平衡法得出安全系数的差异,分析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模型左侧坡高H、坡脚角度α、杨氏模量E、泊松比等不同折减参数对于安全系数计算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弹塑性土体本构模型的滑坡运动过程SPH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的仿真模拟是分析滑坡运动过程并预测滑坡影响范围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了基于岩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模拟滑坡失稳后岩土材料的特性。该模型以经典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包含了线弹性变形和德鲁克-普拉格(Drucker-Prager,DP)屈服准则下非关联流动法则的塑性变形,由于考虑了岩土材料的塑性特征,该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和真实地模拟滑坡运动过程。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数据管理与建模,进一步将该SPH模型应用到滑坡模拟的实例中。基于GIS平台,完成了能够自动生成计算模拟所需的滑坡粒子数据的C#程序。该程序同时生成了高精度的滑坡体实粒子和复杂、不规则的边界虚粒子。实现了一系列模型建模与模拟计算,并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还将此模型与方法应用在汶川地震中引发的大光包滑坡实例中,模拟结果与现场收集数据十分符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边坡单元的三维滑坡灾害评价的GIS方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利用一个新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栅格单元的三维定量模型,并且以边坡单元(slope unit)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安全系数指标进行滑坡灾害的分区。假定初始滑动面为椭球体的下半弧面,滑坡的最危险滑动面通过Monte—Carlo模拟方法搜索最小三维安全系数的方法获得。本模型既可适应于单一土层,也可适应于多层地层的情况,还可考虑地下水和不连续面的影响。所有的计算过程和数据结果显示均在一个名为3DSLOPEGIS的系统内完成。在该系统中,使用一个GIS组件来实现所有的GIS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降雨滑坡渗流–稳定实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是诱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阐述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的雨水在边坡体中的渗透过程,其中考虑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土壤入渗能力变化、降雨入渗量及降雨入渗前锋界面与地下水位的转化关系。将经典的Green-Ampt模型与三维极限平衡模型耦合,假定入渗区域饱和,并考虑任意降雨强度,建立了基于GIS栅格数据格式的降雨渗透-稳定实时评价模型,来定量评价斜坡体的实时稳定状态。通过模型算法和例题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可对单体滑坡进行实时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资源配置和利益调整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表现出以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政策属·『生。在现代公共管理模式下,城市规划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从传统规划思想较多地关注空间物质环境,向更多地关注“人”转变,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综合性规划。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城市规划亟需变革与创新,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公众参与、利益均衡、公平效率将成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制度设计和公共选择机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金坪子滑坡的实际变形监测数据,对动态不等时距灰色模型预测滑坡度变形的预测精度及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论证。实践证明,动态预测模型由于实时加入系统的最新数据,预测精度比非动态模型明显提高,更适合于工程应用。同时,基于SQL Server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采用C#编制了模型比较验证及预测程序,大大提高了建模及预测的效率。程序简单易用,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