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38篇
建筑科学   48篇
能源动力   5篇
水利工程   2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为解决有机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选择问题,以黄河下游地区某引黄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机物含量的年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比紫外吸收值(SUVA)、分子质量分布、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嗅味物质等有机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引黄水库水有机物含量全年变化幅度不大,耗氧量平均为2.32 mg/L,UV254平均为0.045 cm-1,ρ(DOC)平均为2.32 mg/L;但芳香化构造程度较高,以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分子质量3 ku的约占总量的70%;消毒副产物生成势较高,以三卤甲烷为主,占DBPFP总量的94.6%,其中CHCl3占77%;二甲基异崁醇含量较高,呈季节性变化,主要由蓝藻中的浮丝藻、颤藻等的代谢产生;引黄水库水有机物特性与黄河来水水质、沉砂调蓄过程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适宜选择臭氧活性炭深度工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2.
二氧化氯强化处理含藻水库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氧化氯强化处理含藻水的现场试验表明和常规工艺相比,二氧化氯强化工艺具有优良的去除藻类及其胞内污染物的能力,同时有效地抑制了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33.
探讨了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的质控措施,并对日常检测中影响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微生物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以及检测等各个环节的质控措施缺一不可;水样消毒剂余量合格并不是微生物指标合格判定的唯一标准,需要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为保证现场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对酶底物法(51孔定量盘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方式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培养时间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而环境因素和培养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明显;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培养温度需控制在35~37℃,检测培养时间分别控制在22~28、24~28 h条件下可获得准确结果;此方法与传统的滤膜法比较,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新国标的颁布实施对饮用水高效净化提出了新的挑战。现状常规与深度处理工艺对新污染物去除能力有限,紫外/过氧化氢-生物活性炭(UV/H2O2-BAC)组合工艺是一种可行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文中提出了UV/H2O2-BAC工艺组成、设计要点,并与O3-BAC工艺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结合UV高级氧化技术中试研究结果及实际工程应用案例,总结评估了UV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及运行管理要求,以期为水厂深度工艺选择提供可行的工程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6.
水中酚类污染物的固相萃取富集与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了水中酚类污染物的液相色谱操作条件,使11种酚获得基线分离、灵敏检测。同时对固相萃取水中10-9g以下的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7.
优化了不中酚类污染物的液相色谱操作条件,使11种酚获得基线分离,灵敏检测。同时对固相萃取水中10^-9以下的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8.
抗生素作为一类新兴环境污染物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水环境中长期暴露的痕量水平抗生素具有一定的生态毒理学效应,饮用水源微生物群体中存在着诱导耐药菌、抗性基因的潜在风险.膜分离与高级氧化耦合工艺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被成功应用于水体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与去除.系统介绍了膜过滤-高级氧化耦合工艺去除水中抗生素的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进展,总结了不同耦合技术对抗生素的降解机理、去除特性及优缺点,提出了膜过滤-高级氧化工艺在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方面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9.
针对不同水质水源切换引起管道腐蚀导致管网出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对济宁市地下水和南水北调水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利用中试管网系统探究了两水源切换及管网水中不同浓度的硫酸根、氯离子对中试管网出水总铁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水水质较差,Langelier饱和指数(LSI)和Larson指数(LR)明显高于济宁市地下水,水源切换后,管网铁释放量明显升高,出水总铁含量和浑浊度无法满足标准限值.在管网铁释放的影响因素中,和碱度相比,硫酸根和氯离子含量是首要影响因素.管网出水总铁释放量与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含量呈正相关性,控制硫酸根质量浓度小于150 mg/L,氯离子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可减缓管网铁腐蚀.  相似文献   
40.
综述了高铁酸钾的相关特性以及其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在应用中所展现的优缺点进行解析,重点介绍为克服高铁酸钾单独应用中所出现的缺陷,高铁酸钾与其他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高铁酸钾联用技术对于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原理,并对于国内外水中污染物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最后对高铁酸钾联用技术在未来水环境治理中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