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15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13篇 |
轻工业 | 6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5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4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为寻求一种新型降解花生粕中淀粉的途径,本研究采用甜酒曲对花生粕进行糖化,并在底物料液比、糖化温度、底物pH、甜酒曲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糖化条件。并分别测定了优化后所得糖液的色度、还原性糖浓度、总酸含量、总多肽、总多酚、蛋白质含量、总游离氨基酸、DPPH的清除率等。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花生粕最佳糖化条件为:温度30℃、底物pH5.2、甜酒曲添加量0.6%、底物料液比1:15。在此条件下甜酒曲对花生粕的糖化率达91.2%,所得糖化液颜色金黄诱人,且口感良好,其色度为0.753、还原糖浓度为18.24g/L,总酸含量为1.85g/kg,多肽含量为286mg/L,总多酚含量为421ug/L、蛋白质含量为11g/L、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60mg/L。将其稀释20倍后,测定其对DPPH的清除率为 77.8%,表明该糖化液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4.
针对水力压裂后形成有限导流能力水平裂缝的油层.应用有2个圆形渗流区域的双区模型来描述;根据平面径向不稳定渗流方程和双区界面连续条件,建立流体以恒定流量流入井筒条件下的压力降落数学模型.并应用Laplace变换和Stehfcst数值反演技术求解不同生产时间下的无因次井底压力.根据无四次井底压力。计算当井底流压为饱和压力时的产量和采油指数.应用IPR曲线相关式,确定油井不稳定生产流入动态和某个井底流动压力下的产量递减预测。给出了一口井的计算实例.预测产量与油井的实际产量基本一致.且后期误差较小,说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
远距离调水是解决区域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为预测现役管网对新水源的适应性和输配过程中发生"黄水"的风险,对北方某市供水管网中18个监测点和丹江口水库原水进行水质分析,分别计算朗格利尔饱和指数、拉森指数和水质差异度指数,并在各监测点原位通入丹江口水进行静态浸泡试验,以判断管网是否发生"黄水"风险。结果表明,与原位通入丹江口水的静态浸泡试验结果相比,利用朗格利尔饱和指数和拉森指数判断是否发生"黄水"风险的准确率均为39%,水质差异度指数判断准确率达96%,水质差异度指数可以用于预测"黄水"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壳聚糖/磁性甘蔗渣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从模拟废水中吸附Cr(Ⅵ),采用SEM、FTIR、BET法对普通甘蔗渣和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磁性甘蔗渣生物炭复合材料为团状结构,表面有大量微孔,并有许多孔隙穿插其中,化学结构较普通甘蔗渣有较大改变;在废水Cr(Ⅵ)初始质量浓度50 mg/L、废水pH=2、反应温度25℃、复合材料投加量8 g/L、吸附时间12 h条件下,Cr(Ⅵ)吸附去除率为98.7%,最大吸附量为8.779 6 mg/g;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反映吸附过程,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分快速吸附与慢速吸附2个阶段。 相似文献
47.
分析了融合通信中的各种风险,包括新消息、新通话和新联系的安全风险,提出了融合通信不良信息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管控和业务管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8.
融合通信业务的即时消息业务在为用户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安全管控风险和技术挑战。本文提出融合通信中即时消息业务在网络侧的安全监测和处置技术要求,通过对用户发送消息的发送特征和用户举报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对判定的不良消息进行适当处置。 相似文献
49.
水源切换条件下管网管垢稳定性和水质腐蚀性判定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源水质特征的差异,不同水源切换时容易引发管网水质下降甚至出现管网"黄水"现象,从而影响供水水质安全。目前,对于预测水源切换条件下管网水质的变化还没有简单有效的判断技术指标。结合国内外管网腐蚀产物释放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水质腐蚀性判断指数(WQCR),并根据水源切换试验对比了WQCR、拉森指数(LR)和Langelier饱和指数(LSI)预测水源切换水质风险的准确率。结果表明,WQCR对于大型供水城市判断水源切换前后水质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当原通水水质的WQCR1时,管垢较为稳定,切换水源之后发生"黄水"风险较小;当原通水水质的WQCR1时,管垢较不稳定,切换水源之后发生"黄水"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