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2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6篇 |
综合类 | 11篇 |
化学工业 | 25篇 |
金属工艺 | 48篇 |
机械仪表 | 114篇 |
建筑科学 | 17篇 |
矿业工程 | 16篇 |
能源动力 | 9篇 |
轻工业 | 30篇 |
水利工程 | 8篇 |
石油天然气 | 26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2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13.
一、前言机床主轴用滚动轴承技术,近二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这主要得益于轴承新的制造工艺,以及轴承的摩擦学设计技术的飞速发展。例如世界著名的SKF运用CAD技术,对滚动轴承进行几何与性能优化设计,产生了新一代的加强型轴承。轴承的精度与性能指标向高级化、超级化发展。新型轴承不断涌现。我国轴承工业也飞速发展,现累计生产品种约7000个,规格约23000个,尺寸范围为内径d=0.6~5440mm,按年产量计,已连续数年排名世界第五。二十一世纪的滚动轴承,必将以更优良的技术经济性能.为全世界的技术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二、主轴… 相似文献
115.
由于各换流器间存在动态交互作用,使得中压直流(MVDC)配电系统的控制参数设计比单台换流器时困难得多。首先,针对系统中换流器的电流控制环、电压控制环和下垂控制环,依次分别建立了计及换流器间动态交互的开环和闭环传递函数,并且所建传递函数零极点的个数与单台换流器独立运行时完全一致。然后,提出了一种计及换流器间动态交互的MVDC配电系统控制参数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从系统动态稳定性的角度定性定量设计控制参数。该设计方法通过部分零极点的相互抵消,利用一对共轭主导极点准确设计系统动态特性,并在较宽频率范围(如10~50 Hz)内均有效。最后,在电力电子仿真软件PLECS中对所提传递函数和控制参数设计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16.
117.
在对近15年以来我国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关于各项消费支出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根据模型预测出了2010年西部农村文教、通讯、住房、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情况,并针对预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8.
119.
微电网是解决分布式发电并网和偏远地区或海岛供电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电网的建设需依托有效的规划设计方法,但因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装置的接入,使得微电网规划设计与传统的电网规划方法出现较大区别。该文从技术角度阐述了微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环节,分建模方法、求解算法与优化软件3个层面,逐一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重点针对其中的规划设计与运行优化的耦合性、可靠性计算方法以及主要的设计软件进行了论述;最后从微电网自身、综合能源网、与配电网协调规划等视角,对微电网规划设计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0.
提出一种优化阻尼控制参数的新方法,以改善系统在遭受大扰动后的动态品质。算法包含一个先阻尼评估后参数优化的过程,将基于单机等效法(single machine equivalent,SIME)的普罗尼(Prony)分析用于对故障后系统振荡的阻尼评估。所得到的阻尼比作为大扰动下控制效果的评估指标。若系统振荡欠阻尼,则以该阻尼比作为变量构造目标函数,将遗传算法与上述阻尼评估过程相结合对控制参数进行协调优化。6机双馈入直流系统和50机145节点模拟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准确地提取了多机系统故障后振荡的关键信息;阻尼比作为阻尼控制措施的评估指标切实可行;阻尼控制参数的二次优化使系统在大扰动后仍能满足阻尼性能指标的要求,并且有效地抑制了故障后欠阻尼的振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