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15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9篇 |
建筑科学 | 11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5篇 |
水利工程 | 8篇 |
石油天然气 | 16篇 |
无线电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海杂波背景下的雷达目标检测对民用和军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海面目标的小型化和隐身化,海面慢速、漂浮小目标已经成为了雷达警戒的重点对象。关于此类小目标的检测一直以来都是海杂波背景下目标检测中的难题。通常,漂浮小目标的雷达散射横截面积(RCS)微弱,并且运动速度慢,常常在时域和频域均存在“超杂波检测”的困难。传统目标检测方法对漂浮小目标的检测存在明显的性能瓶颈。对于海面漂浮小目标的检测,采用高多普勒和高距离分辨体制(“双高”体制)是从雷达体制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双高体制下,雷达接收的目标回波提供了更多的可用信息。然而,如何将这些更加精细化的信息转化为探测性能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雷达届关注的难点,相关科研成果也一直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近些年,在双高雷达体制下,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基于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作为对海智能检测的人工特征工程阶段,这些方法缓解了仅依靠能量信息较难检测小目标的困难局面,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对漂浮小目标的检测性能。为了更好地让相关雷达从业者了解该领域这些年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该文首先总结了对海检测的难点和常用的目标检测方法,然后分析了特征检测的原理和通用框架以及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基于特征的检测方法,最后对特征检测方法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通过土壤筛选和诱变,获得了一株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具有降解作用的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DS0503-a,探讨了该菌株及其产生的PBS降解酶的作用机制,同时进行了菌株混合培养降解PBS的实验,从菌株互生和酶协同作用的角度探索了混菌降解PBS的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BS粉末和薄膜都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产酶的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为5.5和28℃;分泌的解聚酶以外切形式从羧基端对PBS链进行剪切,特定菌株的混合培养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对PBS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15.
兼具高能量密度与成本效益的锂硫电池,体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锂硫电池在正极与负极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针对锂硫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锂硫电池电极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正极部分,可通过多孔载体材料、多硫化物的化学吸附与催化位点的构建提升电池性能。在负极部分,通过对负极集流体改进、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生成以及固态电解质的使用,可起到保护锂负极、优化性能的效果。最后,本文认为,在锂硫电池未来的发展中,应统筹考虑电池系统整体的开发设计,而非仅针对电池单一领域存在的某一问题,从而使电池系统各部分的改进方法有效结合,发挥协同效应,推动锂硫电池实用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6.
高炉炉缸死铁层深度是高炉重要设计参数之一,死铁层深度对高炉寿命影响重大。针对大型高炉死铁层深度优化问题,基于2 000、2 500、3 000、4 000、5 000 m3级的国内外部分高炉死铁层深度统计情况,得出中国死铁层深度占炉缸直径的19.7%~23.3%的现状。通过建立高炉死料柱的受力模型,在保证死料柱浮起的条件下,计算出2 000、3 000、4 000及5 000 m3级高炉死铁层适宜深度占比分别为23.8%、24.3%、24.8%、25.5%。通过分析高炉设计参数及操作参数与死铁层深度的关系,提出高炉在实际生产中,为促进死料柱浮起及增大死铁层实际深度,可采取适当增大焦比、减小块状带孔隙率、增大风速、减小鼓风压力与炉顶压力的差值、控制死料柱孔隙率为0.40~0.48等措施,为死铁层优化设计和高炉操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7.
涂覆TiO2薄膜赤泥质陶瓷滤球的光催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赤泥质多孔陶瓷滤球表面涂覆TiO2薄膜,采用TG-DTA、XRD、SEM等现代测试技术测试了样品的成分及微观结构;并通过测试其对甲醛和丙酮的分解率研究它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500℃、1h热处理后的涂覆TiO2薄膜的赤泥质多孔陶瓷滤球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且膜与赤泥质多孔陶瓷滤球基体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118.
会展,直白地、顾名思义地可以这样去理解,即将某种东西会集在一起进行展览。会展是工业资本的产物,因为只有在工业资本物质生产和物品/信息交流的巨量需求下,才会有会展的必要,同时也才能支撑得起会展的大规模、高耗费的运营模式。对会展史稍有所知的读者或都知道,真正意义上的会展的产生,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法两国的万国博览会。彼时的西方世界正值工业资本大爆发的时代。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早在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获得巨大成功前,会展已悄然进入中国继而迅猛渗入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会展热瞬间火起。对比于早前的西方,历史 相似文献
119.
具身认知强调了身体-环境-认知之间的相互联系,主张在特殊环境中身体的感知状态与物理属性对认知的形成有根本影响,为传统展示形式造成用户感知受限的博物馆环境中的自然交互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文章从具身认知视角出发探索博物馆中的自然交互设计方法,首先采用VOSViewer软件分析具身认知设计近几年相关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合用户旅程图法分析现阶段博物馆自然交互展示的痛点与触点,利用具身认知理论提出情景重构、行为沉浸和知觉延伸的具身交互设计策略,最终通过新加坡天福宫具身交互设计作品验证博物馆自然交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0.
基因决定了物种的体貌行为特征,控制着生命体孕育、生长、衰亡的表现方式,地方基因则记录了城市生命体基本性状和生长逻辑的信息。识别并延续地方基因对于城市生命体继承原有城市特征、不断发展演变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深入剖析了城市生命体理念下的地方基因概念和作用机制,总结了地方基因系统性、遗传性、变异性三方面的特点,提出基因识别的四方面标准,并探讨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地方基因延续模式,通过深入挖掘和梳理通州发展演变的文化脉络,从自然关系、区域关系、历史进程、精神内涵四个方面提炼城市副中心的地方基因谱系,识别出运河文化、京畿要地、城市生活、科工先风四项主要基因序列,总结出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地方基因延续路径。文章进而提出以"历史创新未来"为目标的地方基因延续模式,保护地方基因的精髓,激发城市文化活力,延续城市生命,将城市历史文化作为创新未来的源泉,对国家级新区规划建设进程中的地方基因延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