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水利工程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三峡水库泥沙排沙在其论证和运行阶段一直是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上游来水来沙、实测固定断面和河床质地取样等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运用以来进出库水沙变化、总体淤积和排沙规律、沿程淤积规律、河型转化规律等,并将初步设计论证研究成果与其他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成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入库年径流量与建库前变化不大,但年输沙量锐减60%,来沙减少的趋势仍将持续;三峡水库平均年库容损失率为0.3%,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低的,可确保水库长期使用;三峡水库的年淤积量与入库沙量基本呈线性关系,汛期蓄水位越高则其斜率越大;三峡库尾河段总体呈冲刷状态,泥沙主要淤积在常年回水区,尤其在河道开阔断面;部分分汊河道发生了河型转化,淤积后河道总体朝单一、归顺方向发展。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运行管理和研究提供支撑,也为同类型水库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基于3个测次实测资料,对长江佛耳岩河段河床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平面及纵、横断面的变化规律。结合三峡水库的调度及河段内小南海航电枢纽规划建设带来的河道水沙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变化,对未来该河段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估。分析认为,长江佛耳岩河段属于山区河流,受地质构造的影响,长期以来河床相对比较稳定;近年来,河段局部出现了一些调整,但变化幅度较小;由于佛耳岩河段位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末端,基本不受三峡水库的影响,河床泥沙冲淤变化仍遵循天然河道年内汛期淤积汛后冲刷、年际间冲淤基本平衡的规律,但受河段内规划的小南海航电枢纽建设的影响,后期该河段河势可能会出现一定调整。  相似文献   
43.
周银军  李飞  金中武  陈诚 《人民长江》2012,43(18):73-75
基于调研和室内试验,研究水流经过桩式丁坝后的流态及其冲淤特性,并考虑中小河流治理中对整治建筑物的要求,分析了桩式丁坝的适用性。研究认为:由于坝身具有透水性,对主流及行洪影响较小,抗冲性较好;坝后水流平缓,淤积程度亦较小,有利于水生动物生长繁殖;可通过灵活调节透水率达到不同的治理目标;筑坝材料可就地取材,降低造价。桩式丁坝在中小河流治理中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可满足防洪、生态、环境、节约等综合治理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在分析长江涪陵段的水沙特性和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该河段河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运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了4种流量组合情况下在三峡水库运用前和运用50年,涪陵港区码头修建前后的水位、流速变化及其影响范围.结果表明,修建涪陵港区码头对该河段的防洪及河势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