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26篇 |
免费 | 663篇 |
国内免费 | 69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43篇 |
综合类 | 547篇 |
化学工业 | 598篇 |
金属工艺 | 425篇 |
机械仪表 | 360篇 |
建筑科学 | 425篇 |
矿业工程 | 268篇 |
能源动力 | 114篇 |
轻工业 | 689篇 |
水利工程 | 218篇 |
石油天然气 | 159篇 |
武器工业 | 78篇 |
无线电 | 60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68篇 |
冶金工业 | 271篇 |
原子能技术 | 139篇 |
自动化技术 | 1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251篇 |
2021年 | 277篇 |
2020年 | 214篇 |
2019年 | 182篇 |
2018年 | 166篇 |
2017年 | 173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269篇 |
2014年 | 303篇 |
2013年 | 388篇 |
2012年 | 450篇 |
2011年 | 514篇 |
2010年 | 472篇 |
2009年 | 455篇 |
2008年 | 442篇 |
2007年 | 453篇 |
2006年 | 370篇 |
2005年 | 278篇 |
2004年 | 190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84.
85.
为了提高重油转化能力,国内某炼油厂在40万t/a催化裂化装置上应用了山西腾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MC-06催化剂。结果表明:使用TMC-06催化剂后,产品中轻质油、液化气、汽油收率分别提高了1. 31,0. 76,0. 60个百分点,油浆,干气+焦炭收率分别降低了0. 49,0. 83个百分点。汽油中烯烃质量分数降低了2. 7个百分点,辛烷值变化不大;柴油性质维持稳定;液化气中碳四烯烃、总烯烃体积分数分别增加了2. 12,0. 69个百分点,丙烯、碳四烯烃的选择性分别提高了1. 6,1. 3个百分点;干气中H2,CH4体积分数分别增大了3. 44,0. 83个百分点;油浆密度增加了20 kg/m3,固体含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6.
87.
提出一种基于熵值加权支持向量机(SVM)的火焰检测方法.采用三帧差分算法对视频前景提取(VIBE)算法进行改进,并提出TH-VIBE前景检测算法,提升疑似火焰区域获取的准确率与完整性;利用熵值加权降低纹理特征、面积变化特征、圆形度特征、灰度特征等特征数据的冗余程度并建立熵值加权火焰识别模型,提升火焰识别速率与准确率;最... 相似文献
88.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内容,结合宽带网络技术和业务重点及实施策略,全面介绍了日本关西宽带实验网发展背景,通信与广播电视综合应用实验和B-ISDN实用化实验的进展以及NTT所起作用。文章最后就关西宽带实验网的借鉴意义提出了几方面意见。 相似文献
89.
变形带为孔隙性砂岩及沉积物中广泛发育的局部构造,也是断裂带主要的结构单元之一,可对流体的运移造成一定影响。在不同成岩阶段,纯净孔隙性砂岩地层中的变形带遵循解聚带、碎裂带、压溶胶结型碎裂带的形成顺序,层状硅酸盐变形带的形成则主要与岩石中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含量有关。变形带完整的时间演化序列包括单条变形带、簇状变形带、节理和断层,不同类型变形带可出现叠加。变形带在三维空间的厚度、连续性及渗透性的变化是影响流体渗流的关键因素,对断裂带内部结构研究亦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变形带类型会造成油气的选择性充注。目前对于中国野外露头变形带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较为欠缺,受资料所限在含油气盆地内部至今无法有效识别覆盖区变形带。因此,深入研究变形带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断层建模和流体运移分析。 相似文献
90.
针对地震偏移成像处理预测的速度精度不高,难以满足精细时深转换和地震速度三维建模解释精度的要求,根据地震波动性及旅行时特征,提取出叠前地震道集速度数据中包含的速度特征信息,采用与测井声波速度相互转换、交叉验证、分层约束的速度建模方法,综合考虑地震预测的特征速度与测井声速之间的误差,采取分层段、分尺度三维约束校正,实现了地震低频速度信息和薄层速度相对高频信息相互融合。通过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数据测试认为:采取最佳时窗步长为15~20 ms,实现叠前地震道集中特征速度提取与在测井速度质量控制下连续速度的预测结合,该技术在地震成像处理、地震速度建模、构造变速成图等应用中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速度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