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8篇
  免费   2013篇
  国内免费   1370篇
电工技术   167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746篇
化学工业   2096篇
金属工艺   1135篇
机械仪表   1295篇
建筑科学   1316篇
矿业工程   706篇
能源动力   507篇
轻工业   2013篇
水利工程   568篇
石油天然气   678篇
武器工业   340篇
无线电   17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33篇
冶金工业   708篇
原子能技术   321篇
自动化技术   2422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702篇
  2021年   876篇
  2020年   634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557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961篇
  2013年   1194篇
  2012年   1430篇
  2011年   1564篇
  2010年   1410篇
  2009年   1258篇
  2008年   1227篇
  2007年   1286篇
  2006年   1101篇
  2005年   839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480篇
  2002年   398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10篇
  1973年   8篇
  1965年   16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16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机械法、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机械法、木聚糖酶预处理/机械法制备得到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通过分析形态与结构特性探索了酶预处理过程对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切葡聚糖酶/机械法制备的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具有最高的保水值(564%)、最优的比表面积(173.71 m2/g)和最稳定的Zeta电位(-45.43 mV).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能够疏松木质纤维微观结构,利于后续机械研磨分离出更细小的纤丝.  相似文献   
9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第三代燃料电池,以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适用范围广、对环境友好、全固态等诸多优势而备受关注.双极板(又称连接体)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SOFC电池堆中起到串并联单体电池并隔绝燃料气体与空气的作用,对电池性能及商用成本有很大影响.不同材料的双极板存在不同的性能问题,主要都集中在导电性能、抗氧化性能、化学稳定性及热膨胀系数是否匹配等方面.本文综述了传统陶瓷材料、合金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双极板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组分优化设计及表面改性(涂覆活性氧化物涂层、稀土钙钛矿涂层及尖晶石涂层等)两种方式对于合金材料抑制镉元素向外扩散的能力、抗氧化性及导电性的改善.综合分析表明,通过组分优化设计和表面改性弥补合金作为双极板材料的性能缺陷,尝试制备新型陶瓷材料或复合材料等途径,有望获得高性能、低成本的双极板材料,从而实现SOFC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93.
陕北±800 kV换流站用地为原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挖黄土梁卯、填深沟给出的一块台阶式场地,场地覆盖一层厚度0~50 m的素填土,密实度差异较大,土质极不均匀,填土完成约5年半时间,是一种欠固结土,在其自身重度和大气降水的入渗作用下有自行密实的特点,影响位于填方区建(构)筑物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基于该工程特殊的岩土地质情况,除挖方区采用天然地基外,从处理填方区大面积欠固结土和消除部分地基土湿陷性、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减小场地沉降变形的角度,对不同地基处理及桩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选,提出适合本工程的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4.
常胜利 《电工技术》2021,(13):116-118
某220 kV变电站在2018年投运以来多次发生电容器熔丝熔断故障,甚至发生熔丝群爆现象.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防范措施,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5.
针对当前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优化调度研究缺少冷热电负荷预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集成经验模态分解(Modified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MEEMD)、模糊熵(Fuzzy Entropy,F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的CCHP系统负荷预测方法.使用M EEM D算法将原始数据分解为若干IM F分量,计算IM F分量的模糊熵并将模糊熵相近的分量相加,使用LSTM对相加后新的分量进行预测,最后将分量预测结果重构得到最终预测值.通过仿真并对比分析其他方法的负荷预测精度,证明所提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6.
从传统的人工带电作业方式出发,根据国内外不停电作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对机器人带电作业方式进行分类,并结合具体实例,描述了我国不停电作业机器人的特点,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7.
中国新疆准东煤具有储量巨大、开采成本低、挥发分高、硫含量低等特点,是优质的动力用煤。但准东煤钠含量高,燃烧利用时易在受热面上形成烧结性积灰,产生严重的结渣,极大限制了高钠煤的开发利用。因此,要实现高钠煤的清洁高效利用,需充分认识高钠煤灰的烧结特性。总结了高钠煤积灰结渣机理,概述了高钠煤灰烧结机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高钠煤在燃烧过程中,煤中碱金属(主要为钠)释放并以Na_2SO_4、NaCl及Na的形式存在于烟气中,与受热面接触并于其上冷凝形成黏性内白层,内白层捕获飞灰颗粒后反应生成低熔点化合物,其烧结温度降低,使锅炉受热面上发生沾污增强型的"沾污烧结"过程。高钠煤灰的烧结过程包含固相烧结、液相烧结和气相烧结3种方式,对煤灰烧结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反应温度、化学组成、煤灰粒径、反应气氛、添加剂种类、锅炉设计和锅炉运行工况等。其中添加剂按氧化物种类可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一般情况下碱性氧化物可以降低煤灰烧结温度,酸性氧化物可提高煤灰烧结温度。未来对于提高高钠煤灰烧结温度的研究方向可从新型添加剂出发,找到既能固定烟气中的钠,又能与灰渣中的低熔点含钠矿物质反应生成高熔点化合物的单一或混合成分的添加剂。同时,关于钠蒸气对积灰结渣在微观层面上的动态特性的影响机制也需进一步研究。概述了煤灰烧结温度的测量方法,热导率分析法、压力测量法、热机械分析法、筛分法和压降法,其中压降法是目前为止测量烧结温度较为准确的方法。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碳基燃料洁净转化实验室在高钠煤灰烧结特性方面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解决燃用高钠煤锅炉积灰结渣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主要介绍在面临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升,废气排放指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使用臭氧氧化+液碱脱硝技术对稀贵卡尔多炉和旋转顶吹炉生产回收金、银、硒、碲、铅、铋等金属产出的烟气的治理。治理后二氧化硫指标小于50mg/m3、氮氧化合物小于60mg/m3、尘指标小于10mg/m3,满足A类企业环保要求,同时其他重金属指标都满足国家国控指标要求,达到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9.
 为了提高G102Cr18Mo高碳不锈轴承钢的洁净度、细化碳化物组织,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两次真空自耗重熔、大锻压比锻造的工艺路线,研究了真空处理及大锻压比锻造对化学成分、气体含量、夹杂物分布、二次枝晶间距及碳化物颗粒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感应熔炼过程(VIM)中,随着铝含量的增加,碳的脱氧能力大幅降低,即使铝质量分数为0.003%也对碳的脱氧能力有明显的阻碍作用;真空自耗重熔过程(VAR)由于高的真空度、高的重熔温度等热力学条件以及反应动力学条件的改善,氧含量显著降低,第一次自耗重熔后氧质量分数从0.001 49%降低至0.000 57%,降低了61.7%,第二次自耗重熔后氧质量分数降低至0.000 50%。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熔过程,夹杂物的成分变化不大,主要以Al-Si夹杂为主,其次为Al2O3夹杂,再次为MnS夹杂、Mg-Al-Ca、Mg/Ca-Al夹杂。双真空冶炼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0~5 μm的细小夹杂物,未发现大于20 μm的夹杂,含有少量10~20 μm的夹杂,钢的洁净度大幅度提高。在真空自耗锭横断面上,从边部向芯部二次枝晶的形貌变化不大,二次枝晶间距逐渐增大,但是变化趋势缓慢,二次枝晶间距为85~95 μm,这主要得益于低的自耗重熔速度。对真空自耗锭进行大变形处理,最终锻造成40 mm的圆棒,碳化物颗粒的最大尺寸不大于20 μm,平均尺寸为15 μm,且没有碳化物聚集的现象。低的自耗重熔速度和大锻压比锻造是碳化物细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研究120 t BOF-LF-RH-160 mm×160 mm坯CC工艺生产的铝脱氧20钢(/%:0.13~0.23C,0.17~0.37Si,0.35~0.65Mn,≤0.035P,≤0.035S,0.020~0.050Al)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技术,对LF精炼过程中脱氧剂加入时机进行调整,并对精炼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类型与夹杂物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炉出钢后采用铝块脱氧,LF精炼进站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Al2O3,精炼结束前部分夹杂物由Al2O3转变为Al2O3·CaO,RH结束后非金属夹杂物密度3~4个/mm2,铸坯氧含量(7.48~8.18)×10-6;而转炉出钢后采用硅锰进行脱氧,精炼结束前采用铝线,精炼过程中夹杂物主要为MnO·SiO2,CaO含量小于5%,精炼结束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为Al2O3,RH真空处理后,非金属夹杂物密度小于1.5个/mm2,铸坯氧含量(4.94~5.53)×10-6。因此,针对采用“BOF-LFRH-CC”工艺流程生产的含铝钢,提出精炼结束前将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为Al2O3,同时运用RH真空高效去除夹杂物,以提高钢水的洁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