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9篇 |
化学工业 | 22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20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5篇 |
轻工业 | 13篇 |
水利工程 | 29篇 |
石油天然气 | 11篇 |
无线电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原子能技术 | 15篇 |
自动化技术 | 1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更全面地认识黄河尾闾河道形态的调整规律,基于1977—2017年利津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以及典型断面资料,探讨黄河尾闾河道河床纵剖面形态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过程,建立河床纵剖面凹度、纵比降与水沙条件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现行流路尾闾河道纵剖面主槽平均高程整体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特征;纵剖面凹度在清8改汊前后,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整体为"下凹"型;河道纵比降在流路改道(汊)后达到最大,在流路运用结束之前逐渐减小;尾闾河道纵剖面调整过程伴随着沿程、溯源的冲淤过程,与流路发展阶段和入海水沙过程密切相关,其中纵剖面凹度与汛期来沙系数有较密切的负相关关系;河道纵比降在不同时期对水沙条件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规律,即当溯源淤积起主导作用时河道纵比降与汛期来沙系数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当水流的挟沙能力起主导作用时则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2.
利津水位对河口演变响应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黄河口的演变特征及其对利津3 000 m3/s同流量水位的影响。黄河口每次改道后尾闾河道的河长突然缩短,比降陡增,之后河长以先快后慢的速率增长,尾闾河道比降则呈指数衰减,经过约5~6年调整至平衡比降,其变化过程反映了典型的河床演变滞后响应特性。基于黄河口河道的演变特征,提出了河口河道水位和纵比降变化的概化模式,并采用滞后响应模型建立了河口河道同流量水位的计算方法,较好地计算了1954—2012年间黄河下游利津3 000 m3/s同流量水位的变化过程。该计算方法不仅考虑了河床演变的滞后响应特性,而且反映了来水来沙和河道淤长与蚀退对利津同流量水位的共同影响,能够连续地模拟河口淤积延伸及改道过程中河口河道特征水位的长期变化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分析黄河口淤积延伸与下游河道相对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基于1957—2016年珠江三角洲河网区15个水文站月平均水位资料,利用pair-copula结构构建水位空间依赖性模型生成样本数据,并采用F-madogram方法定量评估不同时期、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距离范围内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的水位空间依赖性。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河网横向发育区域比东南45°方向发育区域水位空间依赖性弱;夏季丰水期水位空间依赖性比冬季枯水期水位空间依赖性显著增强,且季节尺度下水位空间依赖性比全年尺度下水位空间依赖性弱;受人类活动影响,在远距离情况下夏季丰水期1987—2016年的水位空间依赖性比1957—1986年显著增强;在较小距离范围内年极小月水位1987—2016年的空间依赖性比1957—1986年显著减弱,在远距离情况下年极大月水位1987—2016年的空间依赖性比1957—1986年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4.
东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报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用水总量控制的社会命题,将经济学中的收益与赔偿概念引入到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中,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水资源配置的核心状态变量,建立了变化环境下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报童模型,并应用于广东省东江流域,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对模型求解,得到研究区2020年生活用水控制指标高方案和低方案下的配水结果。结果表明,两种用水量控制指标方案下,流域各行业配水量相差不大,在特枯来水年份缺水严重,缺水率超过了50%,生活用水控制指标低方案较高方案获得的用水净收益大;模型较好地协调了东江流域来水、需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与配水之间的效益关系,用水户用水净收益的变化特征反映了配水的合理性,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5.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整治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应使游荡性河段塑造出有利的河槽形态。游荡性河道的整治应与改变不利水沙条件相结合并按顺直或微弯流路整治,保持窄深河槽和修建卡口工程是进行游荡性河道整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6.
城市内涝防治采用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级排涝模式,针对城市两级排水系统标准无法衔接的问题,以深
圳市大空港区为例,考虑城市两级排水系统可能遭遇的两类衔接风险,通过构建雨量结构关系分别得到以短历时
暴雨为主和以长历时暴雨为主的设计暴雨重现期衔接关系。同时利用芝加哥雨型和珠江三角洲雨型分别推求市
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暴雨过程,以探讨城市两级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雨峰之间的衔接关系。最终通过 Spearman
相关系数评估截留河流域各条支流的衔接关系与地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利排涝与市政排水设计
暴雨重现期的衔接关系受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共同作用,且设计暴雨雨峰衔接关系存在地区差异性。以德丰围
涌为例,在市政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为 X 年一遇时,水利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至少设计为(2~3)X 年一遇才能
实现城市两级排水系统的衔接。 相似文献
57.
58.
59.
Kairong Sun Yuqian Xue Zeljana Prijic Shunli Wang Tatjana Markovic Caihuan Tian Yingying Wang Jingqi Xue Xiuxi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22,23(12)
Gibberellin (GA) is frequently used in tree peony forcing culture, but in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ten causes flower deformity. Here, 5-azacytidine (5-azaC), an efficient DNA demethylating reagent, induced tree peony flowering with a low deformity rate by rapidly inducing PsFT expression, whereas GA treatment affected various flowering pathway genes with strong pleiotropy. The 5-azaC treatment, but not GA,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methylation level in the PsFT promoter with the demethylation of five CG contexts in a 369 bp CG-rich region, and eight light-responsive related cis-elements were also predicted in this region, accompanied by enhanced leaf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Through GO analysis, all methylation-closer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 were located in the thylakoid, the main site for photosynthesis, and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response to stimulus and single-organism process, whereas GA-closer DEGs had a wider distribution inside and outside of cells, associated with 12 categories of processes and regulations. We further mapped five candidate DEGs with potential flowering regulation, including three kinases (SnRK1, WAK2, and 5PTase7) and two bioactive enzymes (cytochrome P450 and SBH1). In summary, 5-azaC and GA may have individual roles in inducing tree peony flowering, and 5-azaC could be a preferable regulation approach; DNA demethylation is suggested to be more focused on flowering regulation with PsFT playing a core role through promoter demethylation. In addition, 5-azaC may partially undertake or replace the light-signal function, combined with other factors, such as SnRK1, in regulating flowering. This work provides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tree peony forcing cultur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