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874篇 |
免费 | 6619篇 |
国内免费 | 474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954篇 |
综合类 | 5223篇 |
化学工业 | 6416篇 |
金属工艺 | 3453篇 |
机械仪表 | 3516篇 |
建筑科学 | 3647篇 |
矿业工程 | 1985篇 |
能源动力 | 1231篇 |
轻工业 | 6394篇 |
水利工程 | 1937篇 |
石油天然气 | 2123篇 |
武器工业 | 803篇 |
无线电 | 571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267篇 |
冶金工业 | 2228篇 |
原子能技术 | 1262篇 |
自动化技术 | 80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6篇 |
2023年 | 933篇 |
2022年 | 2130篇 |
2021年 | 2703篇 |
2020年 | 1980篇 |
2019年 | 1348篇 |
2018年 | 1418篇 |
2017年 | 1575篇 |
2016年 | 1452篇 |
2015年 | 2322篇 |
2014年 | 2903篇 |
2013年 | 3392篇 |
2012年 | 4245篇 |
2011年 | 4511篇 |
2010年 | 4416篇 |
2009年 | 4386篇 |
2008年 | 4340篇 |
2007年 | 4259篇 |
2006年 | 3615篇 |
2005年 | 2991篇 |
2004年 | 2162篇 |
2003年 | 1395篇 |
2002年 | 1307篇 |
2001年 | 1318篇 |
2000年 | 940篇 |
1999年 | 335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8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7篇 |
1951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71.
972.
973.
“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包括随机信号分析和信号检测估计两部分内容,理论分析和应用并重.根据研究型教学理念和课程内容,本文提出了“以学科成果为素材、以案例教学为主线、以团队教学和团队学习为主要方法”为核心思想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一个典型案例教学为例,介绍课程在案例选取和制作、案例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一些相关考虑. 相似文献
974.
975.
与经典的K均值聚类算法相比,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通过引入模糊因子,考虑不同聚类数据簇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可分性更好的聚类结果。但是模糊因子的引入,使得任意一个样本点都存在模糊性,造成FCM极易受到噪声和离群点的影响,聚类结果泛化性能较差。因此,该文提出一种簇间可分的鲁棒FCM算法(RBI-FCM)。RBI-FCM利用K均值算法对模糊隶属度的稀疏特征,降低不同数据簇之间的相互作用,突出不同数据簇相邻区域的可分性;另外,RBI-FCM在极小化数据簇内部散布度的条件下,考虑不同数据簇之间的可分性,可提高聚类模型的泛化性能。该文设计了有效的模型求解迭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RBI-FCM算法提高了FCM的鲁棒性,有效降低FCM对数据簇分布差异性和抽样不均衡的敏感性,得到理想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976.
977.
分析了阱宽、垒高和应变对量子阱材料TE模和TM模折射率的影响,并剖析了其中的物理机理.研究表明:对于量子限制效应带来的量子阱折射率偏振相关性,阱宽越小或垒高越高,折射率偏振相关性越大.压应变增大时,折射率偏振相关性增大,张应变可以克服量子限制效应带来的折射率偏振影响.对于不同阱宽和垒高的量子阱,均存在合适的张应变量使折射率偏振相关性最小,且阱宽越小或垒高越高所需的张应变量越大.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量子阱材料折射率低偏振相关设计方法,并据此设计出C波段(1 530~1 565 nm)内折射率低偏振相关(小于0.03)的量子阱材料In0.49Ga0.51As/In0.77Ga0.23As0.5P0.5.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设计光网络中关键器件. 相似文献
978.
对绝缘体上硅工艺来说,静电保护可靠性是一个关键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着重于研究H型栅SOIMOS的维持电压,通过实验发现此器件的维持电压与栅宽紧密联系。结合TCAD仿真解释了器件的工作机理,通过建立集约模型并由HSPICE仿真,揭示了体电阻与维持电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9.
980.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的LabView的光信号检测方法。基于该方法的实验系统由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两大部分组成。信号采集部分通过光电二极管将光强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利用放大器(AD620)、数模转换器(ADC0809)、单片机(AT89S51)、电平转换器(MAX232)和计算机(PC)完成对光信号的采集。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利用LabView软件通过计算机的9针串口从信号采集部分获取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最后输出光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提出的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仅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光信号的自动检测,而且简化了信号检测硬件系统的设计,提升了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