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电工技术   47篇
综合类   107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54篇
机械仪表   44篇
建筑科学   56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24篇
轻工业   39篇
水利工程   347篇
石油天然气   29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57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5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基于相控理论的炮点组合设计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复杂地表区地震勘探中,广泛应用炮点组合激发消除干扰,提高单炮记录的品质。二维相控震源的排列长度和三维相控震源的组合面积决定了定向地震波束的宽度,即地震波能量的定向聚焦状态。本文借用军工领域的相控理论,通过组合激发的时间或深度控制实现相位组合控制,设计合理的组合激发模式,将发散传播的地震波集中于某个方向,即激发定向地震波束,使观测系统接收的反射信号增强,所采集资料的信噪比提高,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地震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02.
地震照明分析技术在深海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海域是形成大型油气区的有利区域。但由于该区水深急剧变化,峡谷纵横,构成了海底崎岖的地形地貌带,给该区的油气勘探带来了困难。本文利用高斯射线束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了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崎岖海底区地震波对地下目的层的激发照明以及检波器接收照明能量的分布特征。针对不同接收缆数、不同排列长度及不同激发方向对海底崎岖界面和深部目的层的激发与接收照明能量的模拟分析,初步认识崎岖海底和下伏目的层地震波能量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观测系统参数对地震采集能量的影响程度,为南海崎岖深海区地震采集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突变环境下的人体热反应是由许多主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利用神经网络具有通过学习最佳逼近非线性映射的能力,将其应用于突变环境下人体热反应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局部非均匀环境与背景均匀环境之间的过渡实验,利用Matlab工具,分别建立了向热环境过渡和向冷环境过渡的整体热感觉以及头部执感觉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热舒适评判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对不同工况过渡后的逐时热感觉预测较为准确,从而为非均匀环境与均匀环境之间过渡的热舒适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韩刚  赵其华  彭社琴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0):1547-1553
西南地区某水电工程的峨眉山玄武岩,其岩体风化具有特殊性,存在岸坡内部(或深部)岩体风化局部加强的特殊现象(称为差异风化)。该差异风化岩体在表观特征、分布特征、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上具有与岸坡表部一般风化岩体不同的显著特征。以该处差异风化岩体发育分布规律为基础,结合其化学特征、河谷演化过程及浅生改造理论分析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差异风化不具随水平深度增大风化逐渐减弱特征,分布受长大张性结构面控制,表现为局部的裂隙式风化加剧,张性结构面两侧 5 ~ 15 cm 范围内岩体红度增加;差异风化岩体发生了化学风化,但并未发生明显的脱硅富铝与盐类淋失迁移,仅表现为二价铁减少、三价铁富集;控制性结构面具浅生改造特征,差异风化岩体赋存于浅生结构所形成的相对封闭空间;浅生改造正是导致差异风化岩体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5.
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路基控制工后沉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压法处理公路软土地基时,由于预压期不足等原因在路面施工前有时会有个别路段沉降速率偏大、无法满足路面施工的沉降稳定要求,需在短时间内进行处理,以控制工后沉降。介绍了浙江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以下称为 FCB )置换部分路基控制工后沉降的工程实例。文中通过室内浸泡试验,提出了无掺土 FCB 的设计重度受水影响时的修正方法;建立了一种能反映 FCB 置换路基这种 超载–卸载–再加载复杂 过程的沉降预测方法,并用于 FCB 置换量的计算之中。另外,还提出了采用有效超载比来修正常规沉降速率的稳定标准和利用实测沉降速率估算 FCB 置换量的简便估算方法。最后对理论计算方法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6.
1 EngineeringGeologicConditionattheSouthTowerPier1.1 GeologyStructureatSouthPierAreaJiangyinYangtzehighwaybridgesouthtowerpierislo catedatsemi -islandhillwhichissurroundedbywateronthreesides ,80~ 10 0mfromeasttowestatpierarea .Thereisa 10~ 2 0mwiderockyshallowbe…  相似文献   
107.
三峡左岸电站VGS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及总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三峡左岸电站VGS机组结构特点,总装特点,盘车及轴线调整的程序、计算方法,程序修改情况及对工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8.
H9000系统是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式分布型新一代计算机监控系统,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水电站、泵站和水调自动化领域。基于H9000系统平台开发出的仿真RTU功能软件包能仿真和模拟调度通讯RTU装置的全部功能,可以完全替代现场调度通讯RTU装置,为老厂改造和新建电厂的调度通讯提供了新的实现方法,为简化电站系统设备、节约工程投资创造了条件。本文首先介绍了H9000计算机监控系统仿真RTU功能软件的开发背景和应用情况,然后针对仿真RTU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做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串联小水电群优化调度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建立了由沙畈水库和金兰水库组成的串联小水电群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采用了改进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计算。算法设计编程简单、计算工作量小、收敛速度快。利用两个水库的入库径流实测值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说明优化调度能比常规调度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说明了遗传算法是求解小水电群优化调度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ANALYSIS AND ESTIMATION OF HYDRAULIC STABILITY OF FRANCIS HYDRO TURBINE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capacity hydro turbines, the hydraulic instability of hydro turbin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affect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hydro-electric units. The hydraulic vibration and unstable operation of Francis hydro turbines are primarily caused by the unsteady pressure pulsations inside draft tubes. The forced rotating vortex core at the runner exit and the channel vortices inside Francis turbine runners are origins of the unsteady pressure pulsations when operating at partial load.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hydraulic instability of operation caused by the vortex core and channel vortices at partial load, then, presents a way to estimate the hydraulic stability by calculation of the flow behavior at the runner exit. The validity of estimation is examined by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his will be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alternative design and predict the hydraulic stability for both the prototype and model hydro turb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