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74篇
  免费   8012篇
  国内免费   10034篇
电工技术   6950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2602篇
化学工业   14832篇
金属工艺   9681篇
机械仪表   6871篇
建筑科学   7014篇
矿业工程   2699篇
能源动力   2764篇
轻工业   9006篇
水利工程   2482篇
石油天然气   6461篇
武器工业   943篇
无线电   129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599篇
冶金工业   4271篇
原子能技术   2529篇
自动化技术   15858篇
  2024年   290篇
  2023年   974篇
  2022年   1845篇
  2021年   2563篇
  2020年   2013篇
  2019年   1753篇
  2018年   1902篇
  2017年   2208篇
  2016年   2132篇
  2015年   2979篇
  2014年   4229篇
  2013年   5006篇
  2012年   6004篇
  2011年   9694篇
  2010年   7312篇
  2009年   6428篇
  2008年   6439篇
  2007年   5879篇
  2006年   5885篇
  2005年   5243篇
  2004年   7297篇
  2003年   5532篇
  2002年   6223篇
  2001年   4867篇
  2000年   3135篇
  1999年   3281篇
  1998年   2231篇
  1997年   2086篇
  1996年   1396篇
  1995年   1191篇
  1994年   915篇
  1993年   2254篇
  1992年   1749篇
  1991年   1241篇
  1990年   1183篇
  1989年   872篇
  1988年   609篇
  1987年   366篇
  1986年   242篇
  1985年   168篇
  1984年   125篇
  1983年   80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95篇
  1979年   80篇
  1977年   30篇
  1965年   60篇
  1959年   34篇
  1957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了便于开采和集输环烷基原油,需要在其中混入一定量的石蜡基原油。加工环烷基原油的轻质和中质润滑油产品低温性能对石蜡基原油的混入非常敏感。为了保持产品的低温性能,对按不同比例混入石蜡原油的环烷基原油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验,对不同比例的混合油进行实沸点蒸馏得到的轻质和中质馏分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确定了混入量对环烷基原油产品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2.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CO2气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油气钻探中发现了高含CO2气的天然气气藏。对CO2气稳定碳同位素、伴生稀有气体氦和氩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山凹陷CO2气稳定碳同位素偏重,(13CCO2为-5.01~-10.08‰,绝大多数样品大于-7.0‰,为无机成因CO2气特征;伴生稀有气体氦同位素3He/4He值为(4.74~5.03)×10-6,R/Ra值为3.38~3.59;伴生稀有气体氩同位素40Ar/36Ar值为1881~2190,也显示出幔源或壳幔混合CO2气的特征。综合判定认为,福山凹陷CO2为壳幔混合成因。始新统流沙港组岩浆岩体分布特征与CO2气藏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也表明幔源-岩浆可能是福山凹陷CO2气的主要来源。与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其它地区如珠江口盆地西部、琼东南盆地东部CO2气成因一致,都为幔源-岩浆来源,或壳幔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33.
论文指出了文献[1]中的零知识证明协议在公钥参数选取上的安全漏洞,并从求解离散对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证明。然后吸取了DSA数字签名算法中安全密钥选取高效简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比Schnorr身份识别方案快1/3的简单、安全、高效的零知识证明身份识别方案。  相似文献   
34.
徐玉 《世界电信》2004,17(10):29-32
主要对各国3G许可证与使用技术标准的抽绑政策.各国对2G/3G网络漫游的管制规定。以及3G网络之间共享的种类及实施方式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讲解,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5.
Routing Correlated Data with Fusion Cost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routing algorithm called minimum fusion Steiner tree (MFST) for energy efficient data gathering with aggregation (fus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Different from existing schemes, MFST not only optimizes over the data transmission cost, but also incorporates the cost for data fusion, which can be significant for emerging sensor networks with vectorial data and/or security requirements. By employing a randomized algorithm that allows fusion points to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nodes' data amounts, MFST achieves an approximation ratio of 5/4log(k + 1), where k denotes the number of source nodes, to the optimal solution for extremely general system setups, provided that fusion cost and data aggregation are nondecreasing against the total input data. Consequently, in contrast to algorithms that only excel in full or nonaggregation scenarios without considering fusion cost, MFST can thrive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36.
农村通信如何"突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军  刘云 《世界电信》2003,16(10):3-5
农村通信作为农村地区信息化的基础,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介绍了我国农村通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村通信发展的困难压其原因,最后对农村压边远、欠发达地区通信的均衡震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7.
为获得金属表面特别是高副接触金属表面含自润滑特性且具有高硬度耐磨特性的功能材料 ,研究了 45 # 钢表面激光合金化氮化硅 /石墨复合涂层的工艺方法、组织特征、界面形态及其形成机制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对所形成合金化层的元素分布和含量进行了分析 ,并对试样硬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合金化层中元素Fe ,Co ,Si,C分布均匀 ;C含量达到了 15 6 9%,大部分以石墨的形式存在 ,具有一定的自润滑性能 ;但在形成合金化层的温度条件下 ,氮化硅分解严重 ;合金化层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Si Fe ,Co Fe固溶体的强化作用及高碳马氏体的生成和高硬度碳化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38.
基于TS101的PCI接口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智海  陶然 《信息技术》2004,28(4):14-16
给出了基于TS101和PCI的双通道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ADI公司新型数字信号处理(DSP)微处理器TS101和FLYBY数据传输模式,阐述了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对如何利用TS101的FLYBY接口提高数据采集、存取效率和数据系统的逻辑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9.
从国际上通行的油气勘探评价工作重点,中国石油所面临的"已逐步进入一个不断在老区范围内开展精细勘探、在老区范围内开展新区块、新层系勘探以获得主要的储量增长"的新的勘探形势,现有地质研究中各专题研究与具体勘探目标评价脱节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在中国石油内部建立一套动态勘探目标评价体系的迫切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一个完整的动态勘探目标评价体系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最后对该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0.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oxygen, temperature, and microbial species may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decomposition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s. A representative biodegradable, thermoplastic polymer, poly(3‐hydroxybutyrate‐co‐hydroxyvalerate) (PHBV), was decomposed in an aqueous medium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by soil microbes for the intrinsic degradation kinetic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polymer biodegradation. The amount of proteins, including the PHBV depolymerases, that attached to the polymer surfaces was quite constant during the period of significant mass loss of the polymer specimens. The microbial polymer degradation followed a zero‐order rate model, so the residual mass fraction of PHBV films declined linearly with time. The mixed aerobic microbial organisms from fertile soil showed a higher activity of polymer degradation than an aerobic PHBV‐producing bacterium and the mixed anaerobes in the same soil. The mixed anaerobic microorganisms from barren soil decomposed the polymer at a slower rate than the anaerobes from fertile soil, and this was attributed to fewer microbial cells in the barren soil instead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microbial species.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n PHBV degradation can be described with an Arrhenius equation,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around 16 kcal/mol.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7: 205–213, 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