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63篇
电工技术   78篇
综合类   134篇
化学工业   381篇
金属工艺   138篇
机械仪表   97篇
建筑科学   77篇
矿业工程   48篇
能源动力   24篇
轻工业   151篇
水利工程   32篇
石油天然气   115篇
武器工业   25篇
无线电   1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3篇
冶金工业   85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1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热法制备氧化锆微粉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氧化锆纳米粉是制造高科技陶瓷的重要原料,水热法是目前生产纳米粉体最具发展潜力的工艺方法之一。综述了水热法(包括水热沉淀、水热氧化、水热电埋弧、微波水热等)在生产纳米二氧化锆系粉体中的应用,以及水热法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矿渣复合助磨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的粉磨条件下,研究了数种复合助磨剂(三乙醇胺十无机盐类)对矿渣的助磨效果,每隔0.5h测定其比表面积并与空白样品对比;然后对所得矿粉用图像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形貌分析。同时又研究了三乙醇胺系复合助磨削时矿渣-水泥体系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胶砂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复合矿渣助磨剂的助磨效果优于单一助磨剂,对矿渣水泥的性能无损害且能够提高胶砂强度;(2)无机盐的取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助磨剂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以武汉市为例,从发展类型、推进模式、集群形态、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益5个方面对武汉都市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3种路径选择,并初步探讨了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4.
陈树林  周淑华  王鸿飞  寿业红 《连铸》2005,(6):26-27,42
粘结漏钢严重影响铸机生产率提高.对粘结漏钢残留坯壳进行检验分析,发现其具有外表面振痕紊乱、坯壳厚度从上向下逐渐变薄等特点.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声发射能量技术研究低强度、高塑性材料α-Ti的形变、断裂特征。发现声发射总能量ΣE与长程应力场σ-σs间存在lgΣE-lg(σ-σs)的线性关系,曲线的拐点即为开裂点。因而有可能利用这种方法较精确地测定出低强度、高塑性材料的开裂点,为这类材料的断裂力学测试解决了一个难题。 α-Ti的形变、断裂过程中存在两种声发射源:位错运动引起的滑移和裂纹的徽开裂和长大。  相似文献   
16.
半固态金属流变成形模具失效与选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半固态流变成形模具的研究是半固态成形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半固态流变成形模具的工作原理和黑色金属流变成形的工作条件,分析指出了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热疲劳、熔蚀和变形,模具材料的关键性能指标是高温疲劳强度、抗氧化性以及较低的线膨胀系数等。通过对常用模具材料优缺点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真正适合黑色金属半固态流变成形的模具材料,采用复合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是提高模具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获得完整准确的几何信息,且在测量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频繁接触也存在造成文化遗产损害的隐患。利用地面激光扫描技术开展了客家土楼真实感、精细化三维建模的应用研究。首先,在现场点云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点云数据的客家土楼三维高精度重建的具体过程;其次,对点云数据处理和三维实体重建两个核心步骤,重点对点云数据的配准拼接、去噪简化和分站处理、构件轮廓线提取、三维几何建模和纹理贴图等步骤进行了详细论述。另外,对建模过程中纹理优化处理这一难点进行分析探讨,给出具体解决途径。应用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适用于具有高复杂度几何特征的客家土楼精确化、真实感建模,为客家土楼建筑文化遗产未来的开发与保护过程的损害情况监测、恢复重建和虚拟展示等提供了高精度的数据基础。目前,技术方法已应用于世界遗产地—福建客家土楼的数字化旅游信息服务中,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模块主成分分析是人脸重建中一种重要的子空间学习方法,鲁棒性不足是传统的基于L2范数的模块主成分分析(BPCA-L2)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1范数的模块主成分分析(BPCA-L1)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对奇异值不太敏感的L1范数。基于L1范数的模块主成分分析方法简单并易于实现,在一些人脸数据集上的重建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Liu  Shuhua  Bai  Xiaoying  Fang  Ming  Li  Lanting  Hung  Chih-Cheng 《Applied Intelligence》2022,52(2):1544-1555

Ac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a human skeleton is an extremely challenging research problem. The temporal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human skeleton is more difficult to extract than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Many researchers focus on 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s and apply them to action recognition. In this study, an actio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a two-stream network called RNXt-GCN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ST-GCN). The human skeleton is converted first into a spatial-temporal graph and a SkeleMotion image which are input into ST-GCN and ResNeXt, respectively, for performing the spatial-temporal convolution. The convolved features are then fused. The proposed method models the temporal information in action from the amplitude and direction of the action and addresses the shortcomings of isolated temporal information in the ST-GCN. The experiments are comprehensively performed on the four datasets: 1) UTD-MHAD, 2) Northwestern-UCLA, 3) NTU RGB-D 60, and 4) NTU RGB-D 120. The proposed model shows very competitive results compared with other models in our experiments. On the experiments of NTU RGB?+?D 120 dataset, our proposed model outperforms those of the state-of-the-art two-stream models.

  相似文献   
20.
The ternary strategy for incorporating multiple photon-sensitive components into a single junction has emerg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nanoscale morphology and improving the devic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solar cells (OSCs).In this study,efficient and stable ternary OSCs were achieved by introducing the small-molecule dye (5E,5'E)-5,5'-(4',4″-(1,2-diphenylethene-1,2-diyl)bis(biphenyl-4',4-diyl))bis(methan-1-yl-1-ylidene)bis(3-ethyl-2-thioxothia zolidin-4-one) (BTPERn) into poly[4,8-bis(5-(2-ethylhexyl)thiophen-2-yl)benzo[1,2-b:4,5-b']dithiopheneco-3-fluorothieno[3,4-b]thiophene-2-carboxylate] (PTB7-Th):[6,6]-phenyl C71 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C71BM) blend films processed using a 1,8-diiodooctane (DIO)-free solvent.The incorporation of BTPE-Rn enhanced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and fill factor of the ternary OSC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inary OSC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optical,electronic,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rnary blends indicated that the third component of BTPE-Rn not only promoted the photon utilization of blends through the energy-transfer process but also improved the electron mobility of the blends owing to the fullerene-rich nanophase optimization.More importantly,this ternary strategy of utilizing a small-molecule dye to replace the photounstable DIO additive enhanced the operational stability of the O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