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12篇
  免费   14165篇
  国内免费   9761篇
电工技术   1039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2326篇
化学工业   14065篇
金属工艺   8195篇
机械仪表   8676篇
建筑科学   9653篇
矿业工程   4479篇
能源动力   3131篇
轻工业   12118篇
水利工程   3795篇
石油天然气   3734篇
武器工业   1632篇
无线电   132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303篇
冶金工业   4259篇
原子能技术   2092篇
自动化技术   18113篇
  2024年   582篇
  2023年   1806篇
  2022年   4588篇
  2021年   6065篇
  2020年   4323篇
  2019年   3058篇
  2018年   3300篇
  2017年   3667篇
  2016年   3223篇
  2015年   5238篇
  2014年   6673篇
  2013年   7991篇
  2012年   9833篇
  2011年   9783篇
  2010年   9410篇
  2009年   9023篇
  2008年   9540篇
  2007年   9460篇
  2006年   8125篇
  2005年   6782篇
  2004年   4762篇
  2003年   3045篇
  2002年   2846篇
  2001年   2525篇
  2000年   1969篇
  1999年   803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20篇
  1974年   3篇
  1970年   2篇
  1959年   22篇
  195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bstract

Preparation condition can affect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nanofiber membrane. In order to explore suitable conditions to prepare the Fe3O4/PVDF nanofiber membrane with good hydrophobicity, the hydrophobicity of Fe3O4/PVDF nanofiber membranes obtained by electrospinning was investigated by changing preparation conditions like weight percentage of Fe3O4 nanoparticles, blending quality concentration of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and Fe3O4 nanoparticles, and positive voltage. And the variations of hydrophobicity of Fe3O4/PVDF nanofiber membranes modified by 1H, 1H, 2H, 2H-perfluorodecyl trimethoxysilan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ophobicity of Fe3O4/PVDF nanofiber membranes has changed under differen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The contact angles of samples increased after a modification by 1H, 1H, 2H, 2H-perfluorodecyl trimethoxysilan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hydrophobicity of Fe3O4/PVDF nanofiber membranes has been enhanced.  相似文献   
42.
针对传统的小区内开环功率控制算法通常以提升本小区的吞吐量性能为目标,忽略了当前小区用户对邻小区用户同频干扰的问题,为提升边缘用户性能的同时兼顾系统整体性能,提出了一种LTE系统小区间上行联合功率控制(UJPC)算法。该算法采用单基站三扇区为系统模型,以最优化系统吞吐量比例公平函数为目标,首先根据最小信干噪比(SINR)约束值和用户最大发射功率这两个约束条件得到相应的数学优化模型,然后采用连续凸近似的方法求解优化问题得出各个基站所管辖的小区内所有用户的最优发射功率。仿真结果表明,与基准的开环功控方案相比,联合功控方案在保证系统平均频谱利用率的情况下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小区边缘频谱利用率,其最佳性能增益能达到50%。  相似文献   
43.
综合考虑分子筛脱水吸附塔的结构、疲劳状况及管口载荷等因素,利用ANSYS对吸附塔进行结构应力与疲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吸附塔整体模型合理;该结构在确保可靠性的基础上可降低制造成本;该设备能满足疲劳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44.
朱悚之 《金属学报》2019,24(6):693-698
目的:探讨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急诊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创伤性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80例)和非凝血病组(20例)。比较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患者收住后第1个24 h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低体温及低灌注发生率等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因素。将80例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诊疗措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给予人FIB,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后的临床用血量、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输注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性凝血病患者PT>18 s(r=0.623,P=0.024)、APTT>60 s(r=0.722,P=0.018)、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15 s(r=0.719,P=0.033)与ISS评分呈正相关。碱缺失(base deficit,BD)≥6(OR=3.678,95%CI=1.065~9.417)、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OR=5.299,95%CI=1.122~8.711)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OR=0.982,95%CI=0.971~0.996)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人FIB可有效改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病死率、缩短ICU时间,创伤性凝血病与创伤严重程度、合并休克、低体温和重型颅脑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以二茂铁甲醛和对甲苯磺酰基异氰(TOSMIC)为原料,经过Van Leusen反应,一步合成目标化合物5-二茂铁基噁唑,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影响收率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物料比n(TOSMIC)∶n(二茂铁甲醛)为1.1∶1、反应溶剂为甲醇、K_2CO_3用量即n(K_2CO_3)∶n(二茂铁甲醛)为2.0∶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8 h的最佳条件下,目标化合物收率达到74.7%。该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操作简单、收率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Although Mg alloy possesses high specific strength, low density,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 poor corrosion resistance hinders its fur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innovative protective layer against corrosion was prepared on the AZ31 Mg alloy via alkali pretreatment followed by vanillic acid treatment. The alkali pretreatment supplied –OH for the AZ31 Mg alloy surface to react with vanillic acid. The vanillic acid treatment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due to the excellent ability to act as a barrier and retard aqueous solution penetration, which effectively isolated the underlying Mg alloy from the corrosive environment. Th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of alkali and vanillic acid-treated Mg alloy (AZ31V) almost showed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values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AZ31 Mg alloy, and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AZ31V Mg alloy increased from −1.41 to −1.25 V. The immersion tests proved that there was no occurrence of severe corrosion. Hence, the alkali pretreatment and vanillic acid treatment may represent a promis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g alloy.  相似文献   
47.
在制导炸弹半实物仿真试验中经常发现,同一发制导炸弹多次仿真的俯仰角差别较大,同一批次制导炸弹投弹试验的遥测俯仰角与仿真俯仰角差别也较大,但是俯仰角的收敛趋势均一致,实测脱靶量与仿真脱靶量都合格,且具有一致性。为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基于协方差分析描述函数法(CADFT),建立了制导炸弹半实物仿真系统的误差传播理论,计算了仿真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的误差。分析了仿真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的误差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仿真系统各种误差中,气动力和气动力矩误差是主要误差,是引起仿真俯仰角差别的重要原因; 姿态角的动态验模方法不适用于制导炸弹仿真模型,而脱靶量的静态验模方法适用于制导炸弹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48.
朱永康 《橡胶科技》2018,16(5):42-42
正据研究与市场(ResearchMarket)公司新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中国、印度、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汽车制造业前景良好将带动丁腈橡胶(NBR)市场发展,到2025年世界快速硫化NBR市值将达到5.81亿美元。该报告指出,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国汽车消  相似文献   
49.
某污水处理厂改良型氧化沟工艺采用内置缺氧段的工艺来去除TN,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较多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研究在好氧末端设置挡墙控制混合液回流量,形成明显缺氧环境.经实际运行表明,此次工程改造应用有效提升了工艺的脱氮效果,为今后同类的工艺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0.
针对目前蒸汽吞吐产量预测模型假设条件简单、普适性差等问题,一般采用测试法和类比法综合确定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由于目前海上油田通常只开展常规测试,无法直接获得热采开发初期产量。笔者提出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确定新方法,建立蒸汽吞吐相对于常规开发的初期产量倍数预测模型,通过蒸汽吞吐产量倍数,将常规测试确定的产量转化为蒸汽吞吐产量。研究表明,蒸汽吞吐初期产量倍数主要受储集层渗透率、原油黏度、注入强度、蒸汽干度等因素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建立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倍数与油藏地质参数及注入参数之间的非线性预测模型,该模型经实际生产数据验证,预测误差小于5%,可靠性高,能够为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