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7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9篇 |
综合类 | 92篇 |
化学工业 | 188篇 |
金属工艺 | 47篇 |
机械仪表 | 96篇 |
建筑科学 | 171篇 |
矿业工程 | 52篇 |
能源动力 | 55篇 |
轻工业 | 100篇 |
水利工程 | 36篇 |
石油天然气 | 165篇 |
武器工业 | 23篇 |
无线电 | 19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8篇 |
冶金工业 | 47篇 |
原子能技术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1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28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等通道转角挤压过程中纯铜位错密度变化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通道转角法(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对纯铜进行挤压变形,研究变形过程中纯铜组织演变,分析位错密度及其相应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探讨层错能对组织演变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退火后纯铜在ECAP变形过程中由小角度晶界逐渐转变为大角度晶界,晶粒尺寸细化到5~10μm;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纯铜中位错密度显著增大,1道次时位错密度为0.16×1014 m-2,6道次后位错密度达到最大值,为0.41×1014 m-2,之后位错重组和湮灭使得位错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材料强度明显提高,塑性减小,退火后纯铜的抗拉强度为220 MPa,伸长率为53.5%,8道次后纯铜的抗拉强度为444 MPa,伸长率下降到22.1%;纯铜拉伸断口韧窝数量逐渐增多、变浅且分布均匀,断裂方式整体表现为塑性断裂。通过对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分析得出,纯铜作为中等层错能材料,同时具有低层错能和高层错能金属的一些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82.
针对箱型钢的结构特征和焊接过程特点,设计了一款5自由度的轨道式焊接机器人,用于箱型钢结构安装现场的自动化焊接. 采用D-H法,建立了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并通过特定的代数方法进行了逆运动学求解,推导出了焊枪末端的空间位姿参数与焊接机器人各关节变量的解析关系模型. 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路径运动的轨迹规划法,在给定焊枪末端轨迹时,对各关节的运动情况进行了MATLAB仿真研究. 结果表明,导出的逆运动学求解模型可用于箱型钢结构焊接机器人的连续运动轨迹和姿态规划和控制,为实施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礁灰岩储层由于沉积时礁体纵向和横向上的叠加,储层以非均质性强、横向厚度变化快、邻井对比差为特征。通过岩心资料对礁灰岩储层进行描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其受控于有限的井点,无法对储层在横向上的展布特征进行连续的刻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结合岩心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礁灰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描述,并对裂缝及次生溶蚀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储层裂缝发育规律性明显,礁核部位裂缝最为发育,裂缝数量最多;礁后平台裂缝发育一般,礁后斜坡裂缝发育良好。次生溶蚀分析表明,礁后平台最为发育,其次是礁核,最后为礁后斜坡。结合实际产能情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产能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强度和次生溶蚀是影响流花油田产能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4.
85.
北部湾盆地西北缘是重要的生烃富集区域,古近纪为主要裂陷期,发育陆源碎屑岩沉积;垂向上粒序变化呈粗—细—粗,色序韵律为红—暗—杂,沉积环境由陆相冲积体系逐渐过渡到湖泊体系再到河流、三角洲体系,为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积演化史并建立了始新统流沙港组沉积模式,初步探讨了影响沉积体系形成和发育的动力学机制为构造动力、充填动力和气候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古新世到渐新世,构造动力强度不断减弱而充填动力基本保持稳定;同时在气候动力调节下,涠西南凹陷和海中凹陷沉积速率在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和渐新统涠洲组沉积时期均超过100m/Ma,塑造出古近系最有利的两套沉积储层。 相似文献
86.
基于成因类型的砂质辫状河泥岩分布模式——以山西大同侏罗系砂质辫状河露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大同云岗组砂质辫状河以砂质沉积物为主,发育河道、心滩、边滩3种典型岩相组合,储集性能好,通常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但是其内部仍然存在泥质隔夹层.通过对山西大同体罗系砂质辫状河典型露头的实测和分析,总结出砂质辫状河沉积中4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泥岩,分别为泥塞、水道底部滞留泥、侧积披覆泥和洪泛泥.以单期水道为基本单元,建立了基于成因类型的砂质辫状河泥岩分布模式,限定了各成因类型泥岩的展布范围,泥塞、水道底部滞留泥和侧积披覆泥的分布受控于单期水道,洪泛泥的分布受控于活动水道,为有效预测砂质辫状河储层中泥岩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规律及规模提供了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87.
LH油田是生物礁灰岩油藏,发育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礁灰岩油藏内部非均质性强,储层复杂多变,裂缝和次生溶孔发育,油层分布和储层物性较难认识和预测。基于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GVR)成像测井拾取的沉积倾角,利用Petrel平台的eXpandBG软件对井旁构造进行模拟。在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倾角计算基础上,分析地层构造类型和构造趋势,进行构造倾角的近井投影,得到近井储层构造顶面分布图。通过三维井周构造模拟分析,可以对局部微构造进行精细刻划,分析物性与构造的关系,为后续开发井钻探、地质导向实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利用模拟结果对区域构造图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88.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特征及砂体展布模型─—内蒙古岱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考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岱海湖盆位于内蒙古中部,是一个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本文着重就其短轴方向两个三角洲的沉积作用、不同沉积规模的非均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是位于湖盆北侧陡岸的元子沟三角洲,另一个是位于湖盆南岸缓坡的步量河三角洲,它们均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对两个三角洲的微观、层内及宏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微观非均质性─—孔隙结构主要是受砂层中颗粒排列方式的控制。层内或中观非均质性着重表现的是垂向沉积层序中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变化,它随着沉积作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非均质性响应机理可以用作用沉积学的方法来解释。因此,不同的岩相组合类型或沉积层序反映在垂向上具有不同的孔、渗韵律特征。宏观非均质性,即两个三角洲的砂、泥层厚度、泥质条带及孔、渗特征在平面和空间上所表现出的不均一件与它们的沉积方式和相带分布密切相关。沉积作用和相带分布对两个三角洲的储层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陷盆地短轴方向陡、缓两岸三角洲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砂体几何形态。断陷湖盆陡岸三角洲以平面射流沉积形式为主,而缓岸三角洲则以分流河道的迁移和平面射流的共同作用为主体。依照两个三角洲的沉积层序、孔隙带的分布以及砂体几何形态,建立了它们各个相带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模型。 相似文献
89.
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针对中国油藏精细描述工作现状,提出根据测井解释成果、结合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分析、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进行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并结合建模软件建立储层沉积微相模型,实现了测井解释成果的定量化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建模,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90.
��ȸ��б��־��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旨在通过沉积相的研究,弄清孔雀河斜坡储盖组合,解决长期以来勘探成功率极低,在油气源充足的情况条件下找不到大油气田的问题。利用单井沉积相分析、典型井岩心分析、野外剖面资料和地震测线资料研究结果,得出了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沉积特点、演化特征及平面展布规律,指出该区在志留纪的沉积是以滨海—浅海为主的海陆过渡相,在北部区域发育有三角洲;结合单井试油试气资料,研究认为该区的浅海沉积物几乎全部是砂岩,缺少泥岩盖层,因而以前所钻4口探井都以失利告终,这也是长期在该区找不到油气田的症结,而孔雀河1井正好钻在位于北部的三角洲沉积区域,该区地层具有砂、泥互层的特点,具备了较好的储集层和局部盖层,试油结果表明有24个气层,该井的东部及东北部的三角洲区域是今后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