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1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3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断裂对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分析了乌尔逊凹陷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系。对断裂在鸟尔逊凹陷油气藏形成与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深源无机CO2气藏分布在该凹陷深大断裂附近;晚期和长期继承性断裂可作为凹陷南屯组烃源岩油气的运移通道;油气在平面上主要沿苏仁诺尔断裂分布;大一段较好的封闭性促使了乌尔逊凹陷油气藏主要形成在其下伏的南二段;与断层有关的圈闭是该凹陷的主要封闭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对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透彻分析徐深大气田形成的具体原因为目的,通过徐深大气田源岩、圈闭、输导通道和盖层条件解剖及它们与气田分布之间关系分析,对徐深大气田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对源岩的分布发育及地化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徐深大气田的源岩最主要为沙河子组煤系地层暗色泥岩,其为徐深大气田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供给;其次,对徐深大气田圈闭条件进行了剖析,可知徐深大气田有利圈闭为火山岩中有利储集岩相和断裂配合圈闭;再次,对徐深大气田的天然气输导通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源断裂和不整合面输导通道有气源断裂和火山岩顶面不整合面2种,气源断裂为沙河子组源岩生成天然气向营城组火山岩中垂向运移提供了输导通道,火山岩顶部不整合面为火山岩内天然气向高部位侧向运移提供了输导通道;最后,对徐深大气田的保存条件进行研究,可知登娄库组二段泥岩和营城组一段顶部高声波时差火山岩盖层为徐深大气田形成提供了有利的保存条件.总之,徐深大气田的形成与上述4个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是徐深大气田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通道主要由断裂、不整合面和砂体构成。该区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不是天然气侧向长距离运移的输导通道,但可以起到衔接输导作用。输导通道时该区天然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将天然气输导致上覆不同储集层中聚集成藏。不整合面和砂体将天然气输导到四周古隆起上聚集成藏。沿断裂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断层为主的构造气藏。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地层及岩性为主的气藏。沿断裂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剖面上呈串多层分布,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通过断层活动,油气生成排出和盖层封闭性形成历史分析,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演化及其特征,得到嫩江组末期,明水组末期和早第三系末期是松辽盆地北部中线层含油气系统这扩大的时期,造成扶杨,萨,葡,高和黑帝庙油层形成的“一源多层”和“一层多源”的油气成藏与分布特征,油气运聚成藏模式随含油气系统的演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气勘探中存在的油水关系复杂问题,采用油气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对齐家—鸳鸯沟地区沙河街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地区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沙二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Ⅲ号台阶上,并以断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居多;油气富集主要受到砂体储层是否发育、圈闭是否发育、断层侧向封闭性强弱、断裂后期活动性强弱4个因素的控制;不同层段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同,沙二段、沙三1亚段和沙四段圈闭不发育是造成失利井的最主要原因,而沙三2亚段和沙三3亚段砂体储层不发育也是造成失利井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大庆长垣东西两侧扶杨油层天然气成藏差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大庆长垣东西两侧扶杨油层天然气成藏条件的比较,指出二者在3个方面存在差异;青山口组源岩向扶杨油层的排烃条件,大庆长垣以东地区优于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沙河子组-营城组源岩向扶杨油层的供气条件,大庆长垣以东地区优于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杨油层油溶损失气量小于大庆长垣以西地区,由此造成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杨油层天然气勘探效果明显优于大庆长垣以西地区。  相似文献   
17.
对徐家围子地区(K1sh+K1yc)-K1d2含气系统天然气成藏条件描述,指出源岩、盖层、不整合面和古隆起是控制该含气系统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时期为泉头组沉积末期;天然气成藏具有沿不整合面短距离运移基岩风化壳成藏、沿裂缝运移源岩区内火山岩成藏和沿砂体侧向运移地层超覆成藏3种模式。(K1sh+K1yc)—K1d2含气系统在徐家围子地区可划分为4个含气子系统:升平—汪家屯、昌德—肇州西和双城—呼兰为好含气子系统,朝长—肇东为较好含气子系统。(K1sh+K1yc)—K1d2含气系统自登三段沉积末期形成后在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早第三纪末期由于T5(T4)至T3或T2断层活动开启上扩范围扩大,使得天然气成藏的空间范围增大,造成“同源多层”的天然气分布现象,同时使天然气成藏模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付广  陈章明 《勘探家》1996,1(2):38-41
当地层剖面中存在具有生气能力的欠压实泥岩层时,通过对天然气扩散作用影响的分析,利用欠压实泥岩层中的异常间隙充填溶气浓度极值点及其所能阻止天然气向上扩散的是大埋深点,建立了一套地层剖面中的天然气扩散系统的划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三肇地区,其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该区纵向上天然气的扩散规律,对正确地认识该区天然气聚集和保存具有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断层侧向封闭性的粘土涂抹势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深入分析粘土涂抹成因及其发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粘土涂抹势与断层侧向封闭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一套利用粘涂抹势研究断层侧向封闭性的方法,并将春应用于松辽盆地三站气田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的侧向封闭性研究中,其研究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该气田内气水分布规律,表明该方法对于断层侧向封闭性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Ӽ���ض������������˾�ģ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吉盆地是吉林省东部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大拉子组一、二段为天然气的区域性盖层,盖层的排替压力在11~13MPa范围内,属强封闭能力盖层。研究区断层发育,断层在大一、二段内封闭性好,在下白垩统铜佛寺组内封闭性差;边界断层封闭性差,盆地内部断层封闭性从古至今逐渐变好。研究区主要储层为铜佛寺组和大一、二段,均属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古流体势场的恢复发现,德新凹陷的油气运移以汇聚流形式为主,清茶馆凹陷的油气运移以发散流和平行流形式为主。根据生、储、盖、断层及流体势场等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东部坳陷油气运聚模式有3种,即背斜聚敛型油气运聚模式、断层部分截流型油气运聚模式和汇聚流运移断层泄漏型假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