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8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酸液体系的性能对于油气藏酸化压裂增产至关重要.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新型可携砂交联酸体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携砂酸压工艺在耐温、抗剪切及携砂方面的要求,分别针对交联酸酸液体系的流变性、减阻性、滤失性、缓蚀性、单砂体颗粒沉降性及酸液体系破胶性等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表明,这种新型酸液体系适应于现场携砂酸压的具体要求.同时,该酸液体系确保了酸液携砂裂缝充填工艺与酸化作用的有机结合.最后,经交联酸携砂酸压现场实践表明,该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携砂性能和酸液破胶返排性能,从而确保了油气藏增产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22.
自生酸也叫潜在酸,可以在地层中发生化学反应就地生酸,且生酸是逐步进行的,使得酸岩反应速度会大大减慢。以高温下能生酸的体系乙酸甲酯(A剂)与氯化铵盐(B剂)为母体调配出一种酯类自生酸,对其性能进行研究表明:当A剂与B剂比例为3:2时,生酸能力最强。这种自生酸在90℃释放出的有效H^+浓度可达3.78 mol/L,在140℃释放出的H^+浓度可达4.26 mol/L,满足对储层的溶蚀要求。这种酸液与地层水及各种工作液体系的配伍性能均较好,对钢片的腐蚀速率小于60 g/(m^2·h),满足酸液施工行业的一级标准。针对此类自生酸,宜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其进行破胶,破胶效果良好。相较于转向酸、交联酸,自生酸形成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更好。通过对自生酸封堵能力进行测试,发现在18 MPa左右会形成有效封堵。  相似文献   
23.
低渗气藏考虑非线性渗流特征的稳态产能方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已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热点,其储层特征和高含水特点导致了渗流机理不同于常规气藏,主要表现为:在近井区呈现为高速非达西渗流形式;在远井区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呈现低速非达西渗流形式。因此,采用常规达西渗流条件下建立的产能方程评价单井产能必然存在误差。目前针对非线性渗流机理对开发的影响已有深入研究,但建立的模型大多是复杂不稳定渗流模型,现场实际应用不方便。为了弥补现有气藏工程理论的不足,从基本渗流方程出发,建立了考虑低速非达西渗流机理的直井稳态产能方程,与实际井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并深入分析了低速非达西渗流机理在不同条件下对产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4.
用微电解氧化还原法处理油田废弃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和实施油田废弃液处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有效去除油田污水的有机质.在酸性环境下金属表面形成的电腐蚀--微电解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文中就微电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选材、室内试验结果及与其它处理方法的对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处理类似钻井液这样的重污染高COD液体来说,与氧化、物理吸附等方法比较,微电解氧化还原法成本较低、效果更好、更容易在现场实现.并提出了混凝沉降与微电解氧化还原反应相结合处理重污染、高矿化度、高有机质含量的废弃钻井液和污水的方案.此方法还可用于油田其它污水的处理,如压裂后的返排液、修井液等.  相似文献   
25.
首次对水力压裂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是Grebe和Stoesser(1935),主要是向碳酸盐岩储层注入酸液来提高产油量.20世纪40年代晚期,随着含油砂岩水力加砂压裂的出现,酸化压裂工艺逐渐局限于碳酸盐岩储层,他的优越性不能与加砂压裂相比.到了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用不反应性(非酸性的)流体进行压裂增产模拟的进一步理解,碳酸盐岩(砂岩除外)的加砂压裂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70年代以后,酸化压裂模型及其增产理论取得了进步.因此,进入20世纪80和90年代以后,随着各种液体体系和今天仍在使用的多级注入程序的进步,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化压裂也在增加.虽然与水力压裂相比,酸化压裂仍然是碳酸盐岩地层比较好的选择,但却没有被认为是砂岩地层增产的方法.世界上大约有70%的油气资源储存在碳酸盐岩地层中.一般而言,为了简化砂岩增产工艺,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到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酸化压裂的优点和巨大的潜在可能性.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引领酸压发展的重大事件,指出了目前酸化压裂技术和规程的发展方向.围绕加砂压裂和酸化压裂论述了目前技术和方法的种类、目的和优缺点,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镇泾油田由于井斜、加装扶正器等各种原因,油水井套管漏损现象比较突出。本文在统计分析了镇泾油田套损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镇泾油田的套损修复措施,为镇泾油田和其他油田解决类似套损问题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7.
闭合时间对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试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中,闭合时间是影响裂缝导流能力的一个关键参数,闭合时间的长短对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及人员和设备的占用率都有影响,且两者互相制约。测试裂缝导流能力的闭合时间越短,则实验效率越高,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较低;闭合时间越长,则实验数据越准确,但人员和设备占用率高。因此,在测定裂缝导流能力过程中,究竟多长的闭合时间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准确、人员和设备占用率低,且实验数据可靠,这对研究酸蚀裂缝短期导流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在实验基础上,得出导流能力随闭合时间变化的规律,利用统计学方法拟合公式来计算导流能力随闭合时间的变化,既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又降低了人员和设备占用率,大大提高了导流能力测试实验的效率。通过拟合裂缝短期导流能力降低斜率,可以预测酸压后裂缝导流能力随生产时间的变化,为酸化压裂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气井产能评价在气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榆林气田37井区气井普遍产水,资料处理难度较大,增加了有水气藏开发难度。探讨了有水气藏产能测试资料异常的原因,研究了异常产能测试资料的处理方法,并利用本文建立的理论对榆37井区的实测资料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29.
草舍油田CO2泡沫驱油起泡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  伊向艺  刘伟  卢渊 《油田化学》2007,24(3):255-257
苏北草舍水驱油田CO2气驱先导试验效果不佳,转而采用CO2泡沫驱。本文报道起泡剂选择。所选起泡荆YFP-1是一种商品季铵盐类表面活性荆,在矿化度17.2g/L的模拟回注污水中配成1.5%溶液,用丝网搅动法考察起泡体积、泡沫半衰期、耐油性、耐温性,均可满足该油田泡沫驱要求,最佳pH值为6~7。在渗透率4.82×10^-3。和0.72×10^-3心的~5cm长不合油石英砂填砂管上,测定水驱、1:1CO2泡沫驱、水驱压差,求得CO2泡沫的阻力系数分别为2.78和2.40,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1.64和2.16。图1表4参2。  相似文献   
30.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已经引起了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空前关注。在国内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先 导性矿场试验已初见成效,较为典型的数美国和俄罗斯,我国的吉林、胜利等油田也进行了矿场试验,增油效果鼓舞人 心。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微生物学研究工具已经进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示踪 剂及可视化技术等已经成为微生物采油机理研究的重要工具。相关的石油烃降解理论、数学模型等也取得了系列成 果。微生物采油的应用也从开始的单井处理逐渐向整个区块或油田发展,并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