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40篇
石油天然气   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MgAl_2O_4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Mo摩尔比0~∞的MoNi基和系列助剂改性的Mo基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含20%小桐子油的正辛烷溶液为原料,在连续固定床上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结合催化剂的表征和评价结果,较详细地考察了Ni/Mo摩尔比和助剂改性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Ni可以减弱活性组分MoO_3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促进了MoO_3的还原,降低了MoO_3的还原温度。减小Ni/Mo摩尔比可增加催化剂表面的弱酸量,有利于植物油C-O键的断裂;助剂Fe的加入,虽使催化剂的总酸量减少,但却使其L酸量明显增加,且增加了催化剂的表面活性氢数量,这二者均有利于植物油C-O键的断裂。在Ni/Mo=2.5的MoNi基催化剂上,植物油加氢脱氧的脱羰/脱羧产物选择性高达90.2%;在10%Fe(NO_3)_3改性的Mo基催化剂上,植物油加氢脱氧的脱水产物选择性为91.8%。  相似文献   
42.
规整填料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多孔氧化铝膜,并负载Mo-Co活性组分制得了金属支撑-多孔层规整填料型加氢催化剂。采用BET和SEM技术表征了多孔性氧化铝膜的物理结构,并考察了电解及后处理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浓度、氧化时间、水封时间、水封温度等对多孔氧化铝膜的比表面积影响显著。采用二次氧化的方法,在质量分数为4%的草酸电解液、氧化时间1 h、80℃水封3 h条件下,所制备的多孔氧化铝膜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汽油重馏分加氢反应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以SAPO-11/γ-Al 2O3,Hβ/γ-Al2O3,HY/γ-Al2 O3,MCM-41/γ-Al2O3复合物为载体的负载型Co-Mo催化剂,采用BET、NH3-TPD、FT-IR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载体.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以噻吩和1-己烯分别作为加氢脱硫和烯烃异构反应的探针分子,考察了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和加氢脱硫性能,研究了复合载体MCM-41/γ-Al2O3配比及其磷酸(P)和柠檬酸(CA)改性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CM-41:γ-Al2 O3质量比为7:3的复合物是适宜的催化剂载体;P或CA改性增加了载体的B酸中心和L酸中心以及AB/AL比值;载体P或CA改性皆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未能明显改善催化剂的异构性能.  相似文献   
44.
环丁砜连续萃取精馏从C8芳烃中分离苯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安排实验,以环丁砜为溶剂,亚硝酸钠为阻聚剂,采用连续萃取精馏方法从C8芳烃中分离苯乙烯。分别以苯乙烯的纯度和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对萃取精馏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剂油比、回流比、塔釜温度等进行了考察。基于正交实验结果,进一步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在适宜的条件下,苯乙烯回收率和纯度可分别达到59.5%和95.9%。  相似文献   
45.
催化裂化汽油窄馏分加氢脱硫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典型含硫化合物的沸点,将催化裂化中、重汽油馏分分成五个窄馏分(1~5),用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在压力1.25~2.00 MPa、温度513~593 K、氢油体积比100~300和空速3~20 h~(-1)条件下,研究了这五个催化裂化汽油窄馏分在CoMo/TiO_2-Al_2O_3催化剂上加氢脱硫的宏观动力学,建立了催化裂化汽油窄馏分加氢脱硫的幂函数型宏观动力学模型,采用单纯形法和龙格-库塔法获得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窄馏分脱硫率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研究结果可用于催化裂化中、重汽油馏分催化蒸馏加氢脱硫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相似文献   
46.
基于在压力1.25~2.00MPa、温度513~593K、氢油体积比100~300、体积空速3~20h~(-1)条件下获得的FCC汽油窄馏分加氢脱硫宏观动力学模型,应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考察了回流比、温度、塔釜采出率和氢油体积比等主要操作条件对FCC汽油重馏分催化精馏加氢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回流比、高温、高氢油体积比和高塔釜采出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氢脱硫率的提高。分析结果可为优化FCC汽油重馏分催化精馏加氢脱硫工艺的操作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制备了添加螯合剂柠檬酸(C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Co-Mo-P/TiO2-γ-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BET、SEM和H2-TPR表征。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考察了螯合剂对Co-Mo-P/TiO2-γ-Al2O3催化剂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A或EDTA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Co-Mo-P/TiO2-γ-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适量的加入CA或EDTA可有效改善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状态,减弱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加入CA可明显改进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而加入EDTA同时提高了催化剂的脱硫活性和加氢活性,没能改善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48.
利用 CoMoP/Al_2O_3-TiO_2汽油加氢脱硫工业催化剂,在新型垂直筛板塔催化精馏装置上对流化催化裂化(FCC)汽油重馏分进行加氢脱硫,考察了进料口位置、压力、氢气与原料油的体积比、原料油的液态空速和回流比对催化精馏加氢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料口位置为第7塔节、压力2.0 MFa、反应段平均温度279℃、氢气与原料油的体积比300、液态空速2.0 h~(-1)、回流比2.0的条件下,FCC 汽油重馏分脱硫率达到95.73%,硫含量由850 42μg/g 降至36.32μg/g,辛烷值损失仅为0.6。将催化精馏加氢脱硫与固定床加氢脱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似的操作条件下,催化精馏加氢脱硫的脱硫率略低于固定床加氢脱硫,但油品的辛烷值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49.
采用热沉淀法制备了非负载介孔Co-Mo-Al2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分析了焙烧温度和超声振荡对催化剂微观结构的影响,并以苯酚为探针分子,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结果表明:非负载介孔Co-Mo-Al2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窄的孔径分布(最可几孔径3.9 nm)和良好的苯酚加氢脱氧活性;在热沉淀过程中辅以超声振荡可有效控制催化剂的粒径尺寸、均匀度和介孔结构,可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约50%,使苯酚的加氢脱氧活性提高约45%.  相似文献   
50.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40,50,60℃时噻吩正辛烷一二甲基亚砜体系的液一液平衡数据,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用Hand公式对所得相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获得了可供工业连续萃取过程设计使用的关联式。用NRTL模型对所测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关联时采用封闭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准则一混合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来解决其多解问题。用单纯形和拟牛顿优化法,选用摩尔分数目标函数求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用该模型对该体系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偏差较小,其中噻吩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数的平均绝对偏差小于0.0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