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石油天然气   11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本文考虑地质、开发、经济和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各开发参数间的定量影响关系,提出和推导了一套注水开发砂岩油田参数(提高采收率方法提高采收率幅度,合理注入化学剂段塞体积、合理井网密度、界限井网密度、合理采油速度、最大采液速度、合理稳产时间、合理油水井数比)的计算方法。并举出一个应用这套方法的实际油田算例,  相似文献   
82.
注水油藏"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开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提高油田采收率分三步走的研究战略:第一步,研究“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及开采方法;第二步,研究“小尺度”未波及剩余油的分布及开采方法,第三步,在前两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提高已波及驱油效率的方法,提出了开发“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富集区的10项技术:(1)注水高粘原油正韵律油层顶部未波及剩余油开采技术,包括:侧钻水平井,周期注水,水气交替注入和凝胶-井下爆炸-酸压组合;(2)边角影响未波及剩余油开采技术,包括:反向定向垂直裂缝压裂,侧钻水平井和常规水平井;(3)层系内由于各小层物性差异开采不均衡形成的未波及剩余油开采技术,包括:堵水,调剖,低渗透层改造等井下措施配套,加密调整井和改变液流方向。  相似文献   
83.
水驱特征曲线研究(六)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了6种水驱特征曲线(纳扎罗夫曲线、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西帕切夫曲线、沙卓诺夫曲线、张金庆曲线和俞启泰曲线)的筛选过程。用任丘油田、濮城油田沙一段油藏、羊三木油田的实际资料,对比了这6种水驱特征曲线开始出现直线段的含水率、可采储量、最大可采储量、可采储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相对误差。对比结果表明: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曲线和沙卓诺夫曲线不能计算最大可采储量,开始出现直线段对应的含水率较高,计算结果普遍偏高,准确性差,应予淘汰;纳扎罗夫曲线与西帕切夫曲线虽能计算最大可采储量,但计算精度仍较低,不理想,使用价值较小;张金庆曲线与俞启泰曲线这两种广义水驱特征曲线,对不同含水上升类型的油田有广泛的适用性,开始出现直线段对应的含水率较低,计算精度高,能很好满足动态预测和生产管理的需要,有很大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我国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水驱油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的地质储量约占总开发储量的70%以上,用油田岩心试验等实际数据统计研究了河流相与三角洲相的平均渗透率K,平均地层原油粘度μ0、平均地层水粘度μw,平均油层温度T和平均油水粘度比μR,结合典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了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最大驱油效率EDL0(含水率100%的驱油效率),含水率98%的驱油效率ED0.98和流度比M,并得到了水驱油田最大驱油效率EDL0,含水流  相似文献   
85.
计算水驱砂岩油藏合理井网密度与极限井网密度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根据水驱砂岩油藏最终采收率随井网密度变化的关系式,结合经济指标,导出了油藏合理井网密度与极限井网密度的计算公式。并应用这两个公式对某一油田的合理井网密度与极限井网密度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86.
中美石油产量与可采储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W、3Y1、bt(c)因子型、bttc因子型4种增长曲线计算和预测了中国和美国石油产量变化,计算了它们的可采储量及剩余可采储量。对比表明,4种增长曲线计算的产量—累积产量关系与实际数据拟合得相当好,其中美国用4种增长曲线的计算结果更加一致。分析表明bttc因子型增长曲线的性能略优于其余3种增长曲线。用bttc因子型增长曲线计算美国石油峰值产量发生在1975年,年产5.0077×108t,实际峰值产量发生在1970年,年产5.3088×108t,两者比较接近。计算中国石油峰值产量发生在2002年,年产1.6265×108t,实际峰值产量发生在1998年,年产1.6082×108t,两者也比较接近。计算还表明。中国石油可采储量为79×108t,1999年剩余可采储量44×108t;美国石油可采储量312×108t,1999年剩余可采储量52×108t.  相似文献   
87.
根据预测油田开发指标的增长曲线的定义,提出了一种新型tb+ct因子型增长曲线。推导了其对应的产量Qt的计算式。研究表明,(Np/NRmax)Qt(max)最大变化范围为0~0.5450,说明其峰值产量可出现在中期靠后,因而符合绝大多数油田的产量变化规律;其Qt-Np关系曲线在后期可向下凹或向上凹,且待定系数有4个,因而描述产量变化更加灵活。庆祖集油田的的计算实例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符合得相当好。可以认为它是一种预测功能很强的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88.
提出了一种预测油田开发指标的新型的增长曲线,■,推导了这种增长曲线的以及RPR的计算公式。用图形研究了这种增长曲线的Q1~t关系的变化特点。根据研究发现了一个重要关系,即油田生产时间t与相应的产量Qt的乘积达到最大值(tQt)max时的累积产油量Np(tQt)max与最大可采储量NRmax的比值恒等于0.5即■称为■型增长曲线预测油田开发指标的0.5准数。提出了根据实际资料计算NRmax、b、a等参数的方法。双河油田的计算实例表明这种增长曲线实用性强,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9.
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提高油田采收率分三步走的研究战略,即:研究米到百米级的“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及开采方法;研究厘米到分米级的“小尺度”未波及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及开采方法;究已波及区剩余油(“微尺度”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提高驱油效率的方法。计算和研究出了“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的三大富集区:即注水高粘原油正韵律油层顶部未波及剩余油;边角影响未波及剩余油;由层系内小层物性差异形成的未波及剩余油。研究出了开发未波及剩余油的10项技术。指出,①例钻水平并将在开采“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②低流度比驱替剂将在开来“小尺度”未波及剩余油中扮演重要角色;③以水气交替注入为基础添加起不同作用化学剂的泡沫系统将在提高已波及区的驱油效率中起重要作用;④热力法开采高含水油藏能提高驱油效率,但一般不能提高波及效率;⑤微生物采油法和振动波采油法在提高采收率中不能起决定性作用;⑤经济分析在评价提高采收率技术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0.
两种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采储量的水驱特征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导和筛选了两种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采储量的公式,一种是适用于水驱层状油田的方法五水驱特征曲线及相应的逐年计算可采储量公式。另一种是适用于底水灰岩油田的方法九水驱特征曲线及相应的逐年计算可采储量公式,这两个公式大大简化了已有的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采储量的方法,因而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算例表明计算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