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乙二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丙烯酰胺及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聚合物主链,主链酯基为侧基反应中心,利用乙二胺与丙烯酸甲酯交替发生的酰胺化反应以及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树枝状侧基,制备了一种新型树枝状侧基型聚合物,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凝胶色谱(GPC)、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4~48 h,反应物摩尔比1∶1。对合成聚合物的水溶液性质进行了评价,增黏能力较改性前提高了3倍;高温、高矿化度下黏度保持率较改性前分别提高了50%与80%,表现出良好的抗温抗盐性,达到了分子结构设计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2.
针对新疆油田压裂返排液高CODCr情况,构建一种絮凝预处理-化学氧化-电化学耦合技术,采用非消耗电极与化学法协同处理压裂返排液,提升CODCr去除效率,同时降低了处理过程中化学药剂和消耗电极带来的二次污染.通过对压裂返排液电解、 化学处理工艺的研究,形成最优处理工艺:先加入300 mg/L聚合氯化铝(PAC﹚进行预处理...  相似文献   
23.
钻井液降滤失剂JLS—I的合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酯四元共聚物。介绍了产品的室内合成方法,研究了不同合成条件下所制样品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对该共聚物作钻井液添加剂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较好的降滤失与抑制作用,且抗温、抗盐能力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全红平  王斌  吴洋  鲁雪梅 《应用化工》2014,(12):2182-2185
合成了一种离子型动力学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DVA,用四氢呋喃法评价了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条件:在氮气保护下,n(N-乙烯己内酰胺)∶n(丙烯醇)∶n(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3∶1∶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 h,p H≈7,单体浓度50%,引发剂加量为0.6%(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数)。抑制剂加量为0.2%~0.8%时,水合物的生成温度可以降至-7.0~-8.4℃,加量0.5%时抑制效果最好;0.5%的抑制剂和5%~9%的热力学抑制剂(无机盐或醇)经行复配时,水合物生成温度下降至-9.0~-13.1℃。  相似文献   
25.
以丙烯酰胺(AM)、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1000)、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为共聚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制备一种抗温达220℃的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并采用FTIR,TG,SEM,EDS,AFM等方法对所制备的降滤失剂进行表征。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n(AM)∶n(APEG-1000)∶n(SSS)∶n(DMAAC-18)=110∶3∶10∶1,引发剂V50用量为0.4%(w),反应温度为60℃,单体总含量为30%(w),反应时间为4 h,反应pH为8。实验结果表明,在淡水基浆中,降滤失剂加量为1.25%(w)时,中压(API)滤失量为7.3 mL,220℃老化后API滤失量为13.2 mL;与5%(w)SMP降滤失剂复配,淡水基浆+1.25%(w)降滤失剂+5%(w)SMP降滤失剂+0.5%(w)FA367包被剂,220℃老化后高温高压滤失量仅为13.6 mL。  相似文献   
26.
为改善深度酸化效果,降低储层二次伤害风险,合成了一种低黏吸附型酸化缓速剂。采用AM、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FLZ-1)、C-18、SSS 4种单体,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得到一种低黏且具有吸附作用的酸化缓速剂。通过单因素法筛选出最佳的合成条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与设计的结构相符。通过考察酸化缓速剂添加量对缓速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缓速剂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7%时,缓速效果较好且具有较低的表观黏度(10mPa·s以下),有利于酸液的注入与返排。并在75℃下对缓速剂与其他酸液常用助剂的配伍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配伍性良好,且各种助剂之间不影响各自的使用效果。排水采气、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缓速剂在酸岩反应的过程中在岩石表面发生了吸附。  相似文献   
27.
全红平  申鹏  张磊  李兵  黄志宇  胡钰灵 《精细化工》2023,(7):1587-1595+1604
以丙烯酰胺(AM)、磺酸盐单体(HSY)、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为功能性单体,合成了一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自组装酸化转向用聚合物(AHD),利用FTIR和GPC对AHD结构进行了表征。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中,通过AHD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自组装形成非交联型聚合物转向酸溶液。在90℃下,当AHD添加量为1.0%、STAC添加量为0.2%(均以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质量为基准,下同)时,非交联型聚合物转向酸溶液的黏度从3 mPa·s(鲜酸,即与碳酸钙反应前的转向酸溶液)增加到288m Pa·s[残酸(即与碳酸钙完全反应后的转向酸溶液)],鲜酸黏度低容易注入地层。当油添加量为1.0%(以残酸质量为基准)时,可使残酸破胶后黏度<10 mPa·s,保留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型转向酸在遇油类物质时,可以自动破胶利于返排的优点。通过TEM与DLS研究其转向机理发现,Ca2+会促进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自组装体系形成更庞大的聚集体,进而使转向酸得以转向。  相似文献   
28.
全红平  李欢  黄志宇  张太亮  明显森  李嘉  刘晓蕾 《应用化工》2013,(10):1848-1850,1853
以水为溶剂,多乙烯多胺和氯乙酸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硫酸钡防垢剂MCC。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配比为n(氯乙酸钠)∶n(多乙烯多胺)=4∶1,反应物质量分数为6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 h。在合成产物加量为150 mg/L时,对硫酸钡防垢率可达86.4%。温度升高,防垢率逐渐降低;钠离子浓度升高,防垢率较稳定。  相似文献   
29.
针对目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存在的选择性强和降粘效果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该降粘剂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基团和烷基。极性基团可以降低稠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的氢键作用,烷基可以增加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的溶解能力,从而提高其降粘效果。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通过2步法合成得到,通过对其合成条件的讨论发现,该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乙二醇、环氧氯丙烷和十八酰氯的摩尔分数之比为4∶4∶1.5;第1步主链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8h,促进剂N的质量分数为1.4%;第2步接枝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14h。研制的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降粘率可达49%;红外光谱对其结构的表征结果显示,其结构与设计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30.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法研究了1-十四烷基-4-羟甲基-1,2,3-三唑作为一种盐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及作用机理,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加入不同浓度缓蚀剂的盐酸溶液中的钢片在腐蚀实验前后的表面状态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缓蚀剂分子在钢片表面的吸附规律并对相关的拟合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三唑缓蚀剂是一种阴极抑制的缓蚀剂,其钢片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所合成的烷基三唑缓蚀剂具有优秀的缓蚀性能及较好的抗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