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球收缩运动的参数算法与阶段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球收缩运动是人们最早认识的地壳构造运动之一。对因地球收缩所产生的周长改变量(△L),半径改变量(△R),体积改变量(△V)等,分别建立了理论计算公式,并对公式中有关参数的取值办法作了说明。将地球在收缩力作用下发生收缩运动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体积缩小的初始阶段,周长,表面积减小阶段,收缩力持续增大作用阶段,收缩力持续减小作用阶段,对地球收缩过程中发生的板块汇聚与冲撞进行了理论划分,认为板块之间的压缩效应可分为6种,上举式,下沉式,入覆式,包嵌式,推叠式,铆钩式等。  相似文献   
12.
正峰油气藏概念的提出,开启了对油气藏属性与结构的新认识,以及对其勘探开发的一套新观念。正峰油气藏的属性之一就是它的储量是动态的,最终储量大于容积、产量大于可采储量,其结构不是单一的“藏”,而是由“油气藏”、“油气场”、“油气源”组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正峰油气藏结构的优质与否决定了藏续能力,藏续能力是指油气藏继续捕获油气的能力。文章分别简单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的油气场结构、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矿的复苏原因和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所存在的正峰油气藏实例,从我国西、中、东部的实例选择性地说明了我国存在着这种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压裂单裂缝三维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场通常对单裂缝使用二维裂缝模型, 但压裂过程中, 裂缝长度、高度和宽度不断变化, 影响着压裂设计的精度, 设计结果与实际压裂结果有很大的误差。为此, 按裂缝上下都穿层和上下都不穿层两种情况, 推导并建立了压裂裂缝三维数学模型, 分别介绍控制裂缝三维延伸的连续性方程、压裂液流动压降方程、宽度方程以及模型的解法。分析了裂缝长度、裂缝方位等对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效果的影响, 并对1 口多层压裂井的裂缝延伸进行了模拟计算, 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提高底水油藏采收率的综合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底水油藏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注水井进行弱凝胺调驱、在生产井注入堵剂隔板,以及在注水井进行弱凝胶调驱的同时在生产井注入堵剂隔板的综合处理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弱凝胶调驱、采取堵剂隔板及综合处理时提高采收率分别约为20%,25%和30%。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处理技术抑制底水锥进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好于任何一种措施单独作用的效果,是一种抑制底水水侵的有效措施,在底水油藏提高采收率中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CO2成因和运聚规律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15  
在近期所获大量新的地质地化资料基础上,重点对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CO2成因及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可能的高CO2风险区进行了初步预测。认为:莺歌海盆地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CO2的形成及富集成藏,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分层、分块和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和巨厚的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且CO2运聚分布规律亦具多期和分层、分区的特点;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火山幔源成因型CO2则主要受控于幔源型火山活动和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导气配置作用,CO2运聚富集规律与幔源型火山活动及深大断裂的发育展布密切相关,CO2主要来自地壳深部幔源火山活动所伴生的大量CO2;因此,根据壳源岩石化学成因型CO2与火山幔源成因型CO2不同成因机理及成藏条件,可以追踪CO2气源,可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的运聚分布规律,可为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可减少和降低勘探风险。另外还指出,油气藏中CO2的充注驱油特征可作为判识油气成藏动态过程的示踪标志,也可作为分析油气运聚、预测和追踪油气分布的良好指示。  相似文献   
16.
初论地质气候与地球胀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椭圆轨道的数理分析,首次提出了地质气候的概念并加以季节性质分析、命名和划分;经理论推导得出了地球脉动的动力表达式,分析了这一驱动力的分布规律、作用力大小及其地质周期性。  相似文献   
17.
煤层气的开采,使孔隙流体的压力发生变化,引起煤岩骨架有效应力改变及重新分布,并导致煤岩骨架的变形。煤岩骨架的变形将导致煤岩孔隙体积的改变,从而引起煤岩物性、煤岩密度、孔隙压缩系数的变化,进而影响孔隙流体的渗流与开采。因此,气、水渗流与煤岩变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章从煤层气藏的储存特性入手,建立了煤层气渗流流固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以求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煤层气渗流过程中流体与煤岩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甘肃敦煌盆地五墩凹陷勘探程度极低,基底埋深大,中、下侏罗统较厚,是一个生油潜力较好、储层致密的自生自储式油藏类型,为中国一个油气勘探新区。全面分析了五墩凹陷侏罗系致密油储集层的成藏地质条件,并对其勘探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五墩凹陷中侏罗统中间沟组—下侏罗统大山口组湖相泥岩、砂砾岩碎屑储集层构成了对致密油形成非常有利的源储共生关系;中侏罗统中间沟组—下侏罗统大山口组总有机碳平均为3.26%,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碎屑岩储集层以原生孔隙为主,为超低孔—低孔、超低渗储集层;五墩凹陷发育构造、岩性、地层及构造-岩性等圈闭类型;油气成藏受烃源岩与构造双重控制;中央洼陷带及其周边储集层发育的具有有利构造条件的圈闭是进一步进行致密油勘探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单相水流阶段煤层裂缝中沉积煤粉的起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粉属于黏性颗粒,颗粒间的黏结力是影响煤粉起动的一个重要作用力,尤其在微小颗粒中黏结力的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然而,目前学者们在研究煤粉受力时,却忽视了黏结力的影响。在考虑煤粉颗粒黏结力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水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单相水流阶段煤层裂缝中沉积煤粉起动的力学模型,得到了起动速度随着粒径的变大,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结论。实例分析表明,当流速控制在某个合理范围内时,可以使一定粒径的沉积煤粉起动,并能顺畅通过渗流通道。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发育逆冲断裂带,同时还发育一系列花状构造。在区域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依据,对中拐地区断裂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花状构造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双重控制作用,它既能作为有效的运移通道,又能够起遮挡作用而形成圈闭。这一认识对中拐地区及其他与其构造相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图3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