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29篇
石油天然气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质量因素及C同位素δ^13 Cco2值分析的方法,判别了庆深气田CO2成因。分析表明,有机成因的CO2主力气源是火石岭组和沙河子组煤系的气态烃;无机成因的CO2主力气源是深部幔源气。庆深气田CO2气以无机成因为主。据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分析揭示.狭窄的“Y”字型深大断裂带是CO2运移的主要通道。对庆深气田63口有效井资料分析显示,庆深气田CO2浓度总体小于20%,高浓度井主要位于兴城和昌德这2个区块。  相似文献   
32.
地理信息系统在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图形可视化表达方面的功能使其在资源综合评价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GIS在煤层气资源评价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和GIS多层叠加技术的新的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3.
鄂尔多斯盆地煤的超微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大锰  王运泉 《煤炭学报》1997,22(5):460-465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及中生代煤的超微特征,发现镜质组中普遍存在常规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识别的超微类脂体,并且镜质组的荧光性质、热演化程度和生烃潜力与超微类脂体数量密切相关.此外,煤的SAD分析表明,随煤级增加,层间距d(002)逐渐变小,且在低变质烟煤—中变质烟煤阶段变化较显著,在高变质烟煤阶段则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34.
阜新煤田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阜新煤田煤储层的地质特征,选取了刘家煤层气勘探区和东梁矿2个地点,开展了注二氧化碳置换煤层甲烷的试验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的吸附能高于甲烷的吸附能,它可以将甲烷从煤的微表面置换出来,从而提高煤层甲烷的采出率.在置换过程中总是吸附能力弱的甲烷首先解吸,而吸附能力强的二氧化碳最后解吸,而且较高压力下的置换效果总比低压下的好.与东梁矿煤样相比,刘家煤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高的单位压降下的解吸率,但置换效率相差不大,主要原因是二者的二氧化碳对甲烷分离因子差别较小.注气试验时应该充分考虑注入压力点和气体注入量才能保证满意的置换效果.  相似文献   
35.
北京市海淀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8年3月5日-1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同时采集了大气PM2.5、PM10样品,并对其污染水平、日变化趋势、PM2.5/PM10比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日均值为220.0 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50 μg/m3)的46.7%。PM2.5日均值为132.5 μg/m3,超过美国标准(65 μg/m3)的103.8%。说明该地区颗粒物污染非常严重。对人体危害更大的PM2.5是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占63.6%。PM2.5和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风速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和风速的减小颗粒物浓度明显增加。温度与颗粒物浓度呈正相关性。气象条件是颗粒物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成果力求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和控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利用GC-MS(色-质谱)对华北4个矿区燃煤电厂的炉前煤、飞灰和底灰的氯仿抽提液中多环芳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燃煤产物中所含多环芳烃种类以烷基芳烃居多,母核芳烃相对较少,其中飞灰中低环(2~3环)芳烃含量高,而底灰中4~5环的芳烃含量相对较高.煤中的多环芳烃在其燃烧过程中,一部分直接以气态方式释放到大气中,一部分残留在飞灰和底灰中,其余则经高温热裂解分解为其他种类的多环芳烃.飞灰和底灰中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多环芳烃种类较多,其对人类的危害及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7.
华北晚古生代煤中硫及微量元素分布赋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晚古生代煤中形态硫以黄铁矿硫和有机硫为主,硫酸盐硫含量极少.煤中黄铁矿大致可分为莓球状、粒状、块状、结核状和节理裂隙充填状等几种类型.镜质组含硫量高于惰性组,受淡水影响的煤中类脂组含硫量低于镜质组,受海水影响的煤中类脂组含硫量高于镜质组.纵向上,太原组煤中硫含量高于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平面上,太原组煤中硫从北往南有增加的趋势,反映泥炭沼泽受海水影响程度自北往南加大.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煤中硫以特低硫为主,平面变化不明显.不同有机组分中微量元素分布存在差异,不同类型黄铁矿伴生元素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38.
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借助干低温氮等温吸附试验和压汞孔隙分析,研究了河南煤田主要矿区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研究发现河南煤储层孔隙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煤储层的孔比表面及总孔体积均较大;②压汞孔隙度较大,孔隙结构以吸附孔占绝对优势,约占总孔隙含量的78%;③孔隙类型主要为细孔细喉型,渗流孔内部的连通性较好但渗流孔和吸附孔之间的连通性较差;④研究区的这种孔隙系统对煤层气的储集非常有利,但对煤层气的解吸和开发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39.
准噶尔盆地低煤阶煤储集层吸附特征及煤层气开发潜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八道湾组低煤阶煤储集层具有较强的煤层甲烷吸附和储集能力.层位上,西山窑组煤储集层对甲烷的吸附和解吸能力明显较强,储集性相对更好,也更利于煤层气开采.地域上,盆地南缘昌吉-乌鲁木齐-阜康、东部彩南-巴里坤矿区、腹部地区均达到较富-极富甲烷煤储集层级别,对甲烷的吸附、储集能力较强.兰氏体积随镜质体反射率Ro增大而增大,与Ro呈三阶多项式函数对应关系.煤储集层对甲烷的吸附量随着压力增大而变大.依据兰氏体积划分出贫气区、含气区、较富气区、富气区4类区块,盆地南缘清1井-齐8井区、昌吉-乌鲁木齐-阜康矿区、西北缘斜坡区及盆地腹部主要为较富气区,盆地东部彩南-巴里坤煤矿区为富气区,其与周边厚煤区和腹部较深层煤层气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0.
稠油热采储层伤害及物性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河南油田稠油储层注蒸汽过程中的水岩反应、水液反应、原油组分变化和沥青沉积等因素引起的储层物性变化,总结分析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储层伤害机理及物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岩石和黏土溶解量和转化量随温度及pH值的增加而增加,新生矿物、沉淀物、沥青沉积等在储层内的运移造成储层孔隙堵塞;同时,大量沥青沉积造成储层润湿反转,使渗流阻力增加,造成储层物性伤害。稠油油藏注蒸汽后,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有所增加,而剩余油仍集中于油藏大孔道地层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