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在2 L聚合釜中进行1-丁烯的本体聚合,聚合过程中加入成核剂,考察了成核剂种类对聚合性能和聚1-丁烯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釜内添加成核剂使催化剂活性下降,对聚1-丁烯的相对分子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加入成核剂使聚1-丁烯的熔融温度及结晶度均提高,未加成核剂时熔融温度为126.8℃,加入成核剂后熔融温度最高达130.6℃,结晶度由49.0%提高到56.2%;加入酰胺类和磷酸酯盐类成核剂对加快聚1-丁烯晶型转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4种脂环类降冰片烯酰亚胺单体:N-环丙基基降冰片烯酰亚胺(CPrNDI)、N-环戊基降冰片烯酰亚胺(CPenN-DI)、N-环己基降冰片烯酰亚胺(CHexNDI)、N-环庚基降冰片烯酰亚胺(CHepNDI),并通过红外、核磁共振谱(氢谱、碳谱)对所合成的单体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以(R,R)-N,N'-[2,2'-双(次氨基次甲基)]双[4-(亚甲基-N-吗啉基)-6-叔丁基)苯酚]-1,2-二苯基乙二胺为配体合成了6种SalenCoX配合物,其轴向离子分别为氯、溴、硝酸根、叠氮根、三氟醋酸根及四氟化硼根.利用1HNMR、13CNMR、FT-IR、UV-Vis、循环伏安法、ESI-MS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证明了所得产物与目标化合物一致.  相似文献   
14.
新型抗180℃高温抑制剂SE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烷基葡萄糖苷越来越多地被作为环保型防塌成膜处理剂应用于钻井液中,但其加量大,增加了钻井液成本,且极易生物降解,分子稳定性相对较差,限制了烷基糖苷在钻井液中的大范围应用。为此合成了抗高温抑制剂——磺甲基乙基葡萄糖苷(SEG),通过引入磺甲基的方法增强烷基葡萄糖苷的抑制性及高温稳定性。介绍了SEG的合成原理及方法,对产品进行了红外结构表征和热重分析(TGA),评价了SEG的抑制性、高温稳定性及润滑性,并与乙基葡萄糖苷(EG)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EG的抑制性强,加量为5%~10%时能已达到很好的抑制效果,而EG的加量一般大于25%;与EG相比,SEG的高温稳定性强,能抗180℃高温;同时SEG延续了EG良好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5.
几种水杨醛衍生物和Salen配体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5-[亚甲基-N-(氯化三正丁胺基)]-3-叔丁基水杨醛、5-(亚甲基-N-四氢吡咯基)-3-叔丁基水杨醛、5,5'-亚甲基-双[3-亚甲基-(N-六氢吡啶基)]水杨醛和两种Salen型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对物质结构做了IR、1HNMR、13CNMR、ESI-MS和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16.
Z-N催化剂内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内给电子体对齐格勒-纳塔丙烯聚合催化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从内给电子体在催化剂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机理、内给电子体的种类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以及内给电子体的结构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三方面.讨论了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内给电子体的引入影响了催化剂的活性、氢调敏感性和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MgCl2-正丁醇/TiCl4催化剂常压下催化乙烯聚合的性能和动力学行为.考察了n(Al)/n(Ti)、聚合温度、共聚单体浓度、氢气分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n(Al)/n(Ti)为200,聚合压力为0.1 MPa,温度为50℃,聚合时间为2 h时,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聚合动力学行为平稳,活性衰减较慢,活性可达1 550.2 g/g;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乙烯均聚合和共聚合性能以及氢调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原位聚合方法使用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新型聚丁烯-1合金材料,通过DSC、SEM、XRD和^(13)C NMR等手段对产物的形态、物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丁烯-1加入量对聚合产物形态、结构及聚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丁烯-1本体聚合相比用原位聚合可改善聚丁烯-1产物的形态,降低聚合物粒子之间的粘联,使聚合物在釜内成为球形颗粒,催化活性最高为10.4 kg/g Cat,聚合产物的堆积密度为0.44 g/cm^3,粒径约为500μm;同时,用原位聚合可缩短聚丁烯-1产品由不稳定的晶型II向稳定的晶型I转变周期。聚丁烯-1釜内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都随着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提高而提高,但是聚合物的密度、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3种不同构型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顺-5-降冰片烯-内型-2,3-二羧酸二乙酯(endo-NDDE),顺-5-降冰片烯-外型-2,3-二羧酸二乙酯(exo-NDDE)和反-5-降冰片烯-2,3-二羧酸二乙酯(trans-NDDE),并且制备了相应的催化剂。研究了内给电子体构型的变化对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聚合物等规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exo-NDDE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最高,以trans-NDDE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最低,但是后者催化得到的聚丙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其中重均相对分子质量27.1×104 g/mol),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最宽为5.5。对比丙烯聚合和1-丁烯聚合实验数据,对于同一催化体系,催化剂活性不仅受内给电子体的影响,同时α烯烃支链的长度也会对催化剂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MgCl2/SiO2复合载体制备了一种乙烯聚合催化剂。考察了烷基铝种类、铝钛配比和1-己烯加入量对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的形态和物性进行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保持了良好的颗粒形态和均匀程度;三异丁基铝(Al(iBu)3)为助催化剂所得的聚合活性和共聚能力高于三乙基铝(AlEt3)为助催化剂的催化体系。Al(iBu)3活化体系的活性中心分布与AlEt3活化体系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