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0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105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工程项目评标的属性识别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例,将属性识别模型应用于工程项目评标,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工程项目评标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方便,通俗易懂,得到的结果较为可靠,为选择项目中标单位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避免了主观确定权重的随意性,从而使工程项目评标更为公平、公正和合理。同时,此模型还可应用于水质评价、空气质量评价及城市环境评价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稠油热复合开采后期,储层中存留的热复合流体对堵剂颗粒溶液流变性的影响还不明确,从而限制了颗粒溶液在该阶段的应用。为此,依据流变性理论和黏浓公式,结合颗粒溶液黏浓变化规律,优选出一个能够准确描述SiO2 +聚合物分散体系的黏浓关系;利用流变仪、Zeta 电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仪,开展了不同因素对SiO2 +聚合物分散体系流变性的影响及机理认识的研究。结果表明,SiO2 +聚合物分散体系的黏浓关系符合Krieger 和Dougherty 黏浓模型;随着温度或矿化度的增加,体系黏度减小;随着颗粒浓度或pH值的增大,体系黏度增大;添加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SiO2+聚合物分散体系黏度相差不明显,而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SiO2 +聚合物分散体系黏度明显大于其余2 种溶液的黏度;随着pH值减小,添加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颗粒溶液黏度均减小。因此,选择合适的颗粒溶液,为SiO2 +聚合物分散体系在稠油热采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3.
东晓虎  王剑  刘慧卿  田冀  张琪琛  郑强  卢川 《石油学报》2022,43(5):658-667+718
SAGD开发油砂过程中,储层内存在的高含水层极大影响了正常的蒸汽腔扩展特征和开发动态。采用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开展了高含水层油砂SAGD的汽腔扩展动态及开发特征研究。首先基于Forchheimer定律约束,提出了相似理论设计中三维模型渗透率的校正方法,进而通过相似模型设计,开展了均质及高含水层油砂SAGD的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高含水层油砂SAGD的汽腔扩展模式,表征了高含水层对油砂SAGD生产动态的影响。其次,基于该物理模型参数,建立了实验室尺度的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数值反演,分析了高含水层厚度及含水饱和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优质储层体积比和汽腔横向扩展比两个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评价分析了高含水层对SAGD开发的负面效应,建立了高含水层油砂SAGD开发的界限图版。结果显示,高含水层的存在会导致SAGD汽腔前缘的温度突降,汽腔体积缩小。相比均质油砂储层,高含水层油砂SAGD的汽腔发育包括上升期、水体影响期、二次上升期、横向扩展期及衰竭期5个阶段。高含水层厚度和含水饱和度对油砂SAGD的开发动态具有一定负面影响,所建立的SAGD界限图版可用于有效评价高含水层对油砂SAGD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了几个影响AIN陶瓷热导率的因素,包括杂质、助烧结剂和烧结工艺等。同时介绍了几个提高热导率的相应措施,并对常压烧结和热压工艺进行了某些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75.
受Weierstrass定理启发,找到一个判断各种水驱特征曲线优劣的标准,即以能避免绝对值很小的数做分母为优,按照此标准优选出马成国水驱特征曲线及其经验公式,并以此标定出孤东二元复合驱试验前采收率为30.68%。孤东油田自2003年9月开展国内首例聚合物/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截至2007年12月,累计增油13.1×104 t,处于见效高峰期,在孤东二元复合驱见效高峰期,应用修匀-递减方法、翁氏模型预测、年产油量重新排序法、含水再次达到最低点以后重新开始累计产液-累计产油曲线等4种方法标定孤东二元复合驱最终采收率为38.02%,比试验前采收率提高7.34个百分点。预测结果与3 a后的矿场生产数据一致,表明研究成果精确度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流域产沙量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于工程设计、水土流失规划与治理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其影响因素多、演变过程复杂,目前,对流域产沙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分析,这就造成了缺乏理论基础及精度不高的缺陷。人工神经网络能以非显式表示产沙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复杂关系,将其应用到流域产沙量的拟合与预测中,在改进BP网络不足及优化确定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云南楚雄州龙川江流域产沙量预测模型,通过对预测样本的检验,表明其具有比较高的精度,基本能够反映龙川江流域产沙量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7.
在分析稠油复合蒸汽驱驱油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油田实际数据,建立稠油蒸汽驱数学模型;应用[火用]传递原理,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计算相关[火用]传递指标,并将采油速度作为统一评价标准,对4种稠油蒸汽驱技术进行评价、筛选。结果表明:采油速度从高到低的驱动方式依次为蒸汽氮气泡沫连续驱、蒸汽氮气泡沫段塞驱、蒸汽氮气驱和纯蒸汽驱;驱动功率与采油速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应用[火用]传递原理进行稠油热驱技术方案的筛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
水平井沿程的不均匀见水主要是由地层非均质性和井筒压降所致。利用贝克莱—列维尔特方程和井筒压降方程,针对裸眼完井的水平井,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与地层两相渗流的耦合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求解地层中不同渗透率分布时水平井井口在不同时刻的含水率,通过对高渗透带的渗透率、宽度和位置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水平井见水的影响因素。根据塔河油田某井的实际资料建立地质模型,调节井筒沿程高渗透带位置,绘制了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版,通过与实际含水率变化曲线相比,确定井筒沿程的高含水率位置。结果表明,高渗透带位置是影响水平井井口含水率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井口含水率的变化曲线可以反求高渗透带的大致位置;封堵沿程高含水带,还可有效降低井筒跟端底水脊进程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井口含水率。  相似文献   
79.
聚合物驱油是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聚合物的老化作用是影响聚驱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数值模拟技术中,能够描述聚合物老化作用的数学/数值模型还鲜见报道。为此,提出了"时间通量"概念,以此建立了考虑聚合物老化作用的油藏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不同老化速度对聚驱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油藏数值模拟中需要考虑聚合物的老化作用;聚合物的吸附作用是影响网格内聚合物老化时间曲线形态的重要因素;老化时间曲线的形态也可以反映聚合物在地层中的运移情况。  相似文献   
80.
通过BTU金属化炉湿氢作用的研究,找到了95%Al2O3陶瓷金属化过程中釉层发黑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分析了湿氢流量对金属化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金属化强度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