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滩坝砂油藏是一类特殊的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储层埋深大、横向变化快、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低,用常规方法很难实现精细解释。本文对滩坝砂储层地震解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集中研究了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滩坝砂储层拓频、基于三参数小波的滩坝砂薄互层检测、能量半时特色属性分析、古地貌与地震属性融合显示这4项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HHT的拓频方法,能较好地展宽目标层频带,增强滩坝砂弱信号的能量;②以三参数小波为分析小波,可以较好地刻画滩坝砂薄互层的内部结构;③能量半时属性是整体描述滩坝砂储层的最佳属性;④将古地貌信息作为一种属性参与属性融合,是研究滩坝砂储层的一种特色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沉积过程建模算法Alluvsim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沉积过程的河流相储层随机建模算法Alluvsim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实现步骤进行了描述,与传统的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相比,基于沉积过程的建模方法更有效地将与沉积过程有关的地质信息以及先验的地质知识整合到建模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实地再现储层构型要素,如河道、点坝、天然堤、决口扇等的几何形态和内在成因上的联系,进而建立更为真实的地质模型。针对建模算法Alluvsim无法刻画点坝砂体内部构型的不足,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点坝内部构型的模拟,改进后的算法能够灵活地控制点坝侧积层的倾角、延伸长度、频率等对流体运动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参数,实现了河道的部分或全部废弃。并分析了基于沉积过程的随机建模算法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发展,断块型油气藏已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由于此类油气藏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勘探难度大,必须提高资料识别能力与描述精度。在研究地震方法原理的基础上,以胜利油田的永3工区为例,重点对相干体、曲率、基于旋转菱形的地震新属性、多尺度分析与RGB属性融合等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本征值的第3代相干属性较常规相干体有更高的抗噪比和分辨率,可以宏观反映断裂带的总体分布特征;众多曲率属性中,倾向、方位角和最大正曲率属性最能反映断层破碎带及低序级断层;基于旋转菱形的地震属性,可以精确描述断裂的发育方向,并且能够定量判识断层破碎带;将多属性融合、多尺度分析应用于复杂断块油藏的描述,可以挖掘、凸显地震的响应特征,更好地刻画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构造裂缝是裂缝性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裂缝网络的描述是裂缝性油藏地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裂缝网络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非均质性极强,结合理论模式,通过野外相似露头,以及胜利油区富台油田车古201潜山油藏的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信息,系统研究了大、中、小、微不同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定量确定了不同尺度裂缝的关键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针对背斜潜山不同构造部位(背斜轴部、翼部、倾末端),建立了背斜构造裂缝性油藏裂缝网络发育模式,为准确把握裂缝性油藏裂缝分布规律及高效部署开发井提供地质保障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岩层产状的观测与描述,是地质研究中的一项经常性基础工作。在经典的地质研究中,岩层的产状都采用走向角、倾向角和倾角这三种参数进行表征。传统产状表征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的参数相对较多,比较复杂。为了使岩层产状的表征方法更加简单,本文通过对走向角和倾角的重新定义,提出了产状的二要素表征法。文中分析了走向角和倾角在新旧两种定义下的区别与联系。与经典的产状表征法相比,二要素表征法所需参数较少,更加简单快捷。采用该方法,可以方便地表征具有任意走向角和倾角的岩层面产状。 相似文献
17.
矿业和石油勘探行业中的待分析数据多呈条带状分布,采用克里金插值易出现两个端点数据权值偏大的情况,即"条带(String)效应"。本文在传统克里金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变量与条件数据之间的距离对权值进行校正,使离侍估点越近的数据点的权值越大,越远的数据点的权值越小。这种采用距离约束的克里金方法(DCSK)校正了简单克里金算法中的条带效应,利用FORTRAN编程语言实现了该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试验结果证实DCSK方法不仅消除了传统克里金方法引起的条带效应,而且其估计方差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从而使得估计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剩余油分布状况是油田开发后期需要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地下情况的复杂性给剩余油的探测增加了难度,套管井饱和度测井是探测剩余油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单一饱和度测井方法很难适用于各类地质情况。为此,对目前胜利油区常用的几种主要饱和度测井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所适用的储层特征,在现场应用中针对区域地质特点,优选合适的饱和度测井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管外窜槽,指示出水层位,识别气层、低电阻率油层、清污交替混合注入油藏复杂水淹层,辨析近井地带孔隙内的流体性质,确定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挖掘潜力油层,减小了岩性、孔隙度、井筒环境、地层水矿化度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多解性,解释结果符合率得以有效提升,根据测井解释结果,为酸化、压裂、补孔提供潜力层位,措施后,含水率下降,产油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
胜利油区水平井开发技术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刘显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4):45-47
回顾了胜利油区水平井开发的历程,总结了水平井开发的配套技术,从开发效果和效益分析方面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针对目前水平井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