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15篇
武器工业   10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为昆仑山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地表黄土巨厚(大多为几十米至500m,局部超过600m),地形起伏剧烈,地下构造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油气地震勘探难度大。本文介绍了在该区开展地震采集技术试验的内容及成果:①应用高覆盖长排列宽线观测技术,增加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提高剖面质量;②应用大基距多井小药量优选速度层组合激发技术,增加地震波下传能量;③应用多检波器大组距组合接收技术,压制侧面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总之,应用该套技术可显著改善地震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22.
塔东地区英东2井寒武系-奥陶系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英东2井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围岩及裂缝中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示踪流体的形成期次、来源,划分流体充注的时序关系,探讨流体对储层改造的影响,进而对油气动态保存条件进行探索性评价。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存在3期外来壳源富锶流体,其中第一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为0.710 8,第二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介于0.709 8~0.710 0,最晚一期为来自地壳深部的热液流体,其87Sr/86Sr比值为0.713 8。3期流体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均起到了破坏性作用,但晚期热液流体在对储层改造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最早一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具有相对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随后两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不再具有保存油气的能力。流体地球化学示踪为动态了解英东构造带乃至整个塔东地区深部流体活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3.
基于详细的地表和地下地质调研,应用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无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二叠系古油藏的形成和破坏历史展开详细的研究,认识到二叠系中古油藏具有2种沥青和4种形态,分别为软沥青(晶洞内部方解石-沥青充填;板状沥青充填方解石脉残余孔隙;生物屑边缘浸染状沥青)和炭质沥青(充填于破裂缝中)。林1井地表茅口组灰岩晶洞中充填的沥青应来自于志留系烃源岩。破裂缝中炭质沥青烷烃色谱与志留系泥岩、寒武系泥岩和上震旦统灯影组储层沥青差异明显,沥青主要来源于自身微生物源和藻类,为内源成因;茅口组古油藏原油充注时间为印支期,原油裂解时期为燕山期;沥青为深埋高温和构造挤压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24.
借助热分析手段,研究了磷石膏在矿化剂作用下还原分解过程的反应特性,探讨了矿化剂CaF2对磷石膏高温分解过程的影响.矿化剂的引入可以显著降低磷石膏分解的起始温度,有效提高磷石膏还原分解的反应活性,加入3wt% CaF2能使磷石膏的分解温度降低约200℃.矿化剂与磷石膏混合体系在950℃下分解时,主要产物是Ca2SiO4,也存在含氟的共熔体,表明加入CaF2能促进磷石膏的固相分解反应.利用Coats-Redfem法获得磷石膏还原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到其表观活化能E=380.06 kJ/mol.  相似文献   
25.
川西中三叠统天井山组风暴沉积的发现及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首次发现川西地区中三叠统天井山组(T2t)中有大量的风暴岩。其中包含许多典型的与风暴相关的沉积构造.包括冲刷一充填构造、粒序层理和块状层理、丘状和凹状交错层理、扁平砾屑岩层等。该区风暴岩有6种沉积层序,Ⅰ型、Ⅱ型层序为远源风暴岩,Ⅲ型、Ⅳ型、Ⅴ型和Ⅵ型层序为近源风暴岩。风暴岩的区域展布差异和广泛分布表明,拉丁期上扬子西缘处于风暴活动频繁的低纬度陆棚缓坡沉积环境。天井山组风暴岩是四川盆地的一种新型储层。  相似文献   
26.
对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组成及碳同位素的分析表明,须二段天然气为煤型气和油裂解气的混合成因气,其气源有3种:①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腐殖-腐泥混合型有机质生油生气,而后油在高温下裂解成气;②须二段内部烃源岩,以生气为主,自生自储;③须三段烃源岩对须二段天然气聚集也有贡献,但贡献极小。在对须二段气藏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天然气充注史与岩石致密演化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判定,认为须二段气藏属于典型的"后成型"致密气藏,其成藏过程符合"早聚、中封、晚活化"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7.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是我国页岩气最具勘探潜力的目的层位之一,因此,以贵州丹寨南皋剖面为例,通过野外测量、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X-衍射矿物分析、孔隙度测量、扫描电镜观察和等温吸附模拟实验等多种方法,研究牛蹄塘组页岩气地质、地球化学、储层和含气性特征,并讨论有机质发育与矿物相关性,以及吸附气量的控制因素。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下部为深水陆棚相泥岩沉积,上部为浅水陆棚相粉砂质泥岩和钙质泥质粉砂岩沉积。微量元素比值表明黑色页岩形成于缺氧还原沉积环境,且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特征。黑色页岩有机质类型好,属Ⅰ型干酪根;有机质丰度高,TOC值为0.38%~15.31%,平均为5.2%;RO值为1.60%~4.15%,平均为2.80%,属过成熟阶段。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伊利石和少量绿泥石)、石英、长石、重晶石和石膏等。石英含量相对较高且剖面向上降低,平均值为53%;黏土含量较低且剖面向上增加,平均值为34%;碳酸盐矿物较少,仅在顶部可见。泥岩和硅质岩孔隙度一般在0.99%~4.66%之间,平均为2.39%;密度为1.99~2.62g/cm3,平均为2.47g/cm3。黑色页岩孔隙主要发育粒内孔、粒间孔、裂缝和有机质孔等4种类型,前两者较为常见。有机质含量与矿物相关性分析表明石英含量过高或过低以及黏土过低均不利于有机质的富集。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吸附气量为1.71~2.62m3/t,平均为2.33m3/t,吸附能力整体较强。吸附量与TOC呈正相关,与最高热解温度(Tmax)呈负相关,与石英呈正相关,与黏土呈不相关,与纳米孔分布频率呈正相关,其中有机质丰度和纳米孔对页岩对气吸附能力的影响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8.
四川盆地白云岩成因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到中三叠统主要是海相碳酸盐岩沉积, 勘探已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等15个碳酸盐岩含气层系。其中, 上震旦统与寒武系碳酸盐岩基本上完全白云石化, 其余层位也具有不同程度白云石化。对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白云岩成因机理或模式, 不同学者具有不同的解释, 主要有原生、准同生、渗透回流、混合水、埋藏成因、热液成因、淋滤玄武岩成因及生物成因等8 种模式。白云岩储层是现今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最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之一, 白云石化是四川盆地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的必要条件。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白云石化埋藏成因模式与混合水模式受到广泛质疑, 可能为热液成因。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2 次地裂运动及其导致的广泛的流体活动背景, 致使热液白云石化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扬子古大陆”的重建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板块边缘造山带的岩石学记录追踪了扬子与塔里木古板块地史演化中的相关性,从岩石学、古气候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论证了扬子与塔里木古板块内部地质特征的可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新元古代至二叠纪,扬子古板块与塔里木古板块靠近,成为一个大陆,称为"塔里木—扬子古大陆"。后经"峨眉地幔柱"的作用和"峨眉地裂运动"的拉张,古大陆解体,两板块分离,扬子古板块向东漂移1900km至现今位置。若"塔里木—扬子古大陆"重建模式成立,则对大型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四川盆地寒武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及晶洞流体充填序列分析,对四川盆地寒武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滩相沉积相带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膏溶、淡水岩溶与成岩早期大气淡水渗滤溶蚀是寒武系先存孔洞的主要形成机制,而深埋过程中外源侵蚀性流体溶解作用则是扩溶先存孔洞或形成新孔洞的持久动力,适宜的构造位置与弱的流体反应则为先存孔洞保存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