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14篇
武器工业   10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四川盆地寒武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及晶洞流体充填序列分析,对四川盆地寒武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滩相沉积相带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膏溶、淡水岩溶与成岩早期大气淡水渗滤溶蚀是寒武系先存孔洞的主要形成机制,而深埋过程中外源侵蚀性流体溶解作用则是扩溶先存孔洞或形成新孔洞的持久动力,适宜的构造位置与弱的流体反应则为先存孔洞保存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2.
和田古隆起构造演化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隆起是长期的油气运聚中心。又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今后的主要油气勘探领域之一。塔 里木盆地和田古隆起.为一沉积_剥蚀性古隆起。其形成和演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区内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条件等。其形成与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加里东运动期的抬升剥蚀阶段海西运动期的潜伏阶段和喜马拉雅运动期的破坏阶段。最终由古隆起演变为一斜坡带。和田古隆起的存在. 使油气生成期、调整期运移期与圈闭形成期获得最佳匹配.其发育对研究区烃源岩的发育及后期成藏具有深远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33.
从华南板块构造演化探讨中国南方油气藏分布的规律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华南板块在盆地的形成上、断裂发育的时代上和褶皱变质的时空展布上的有序性,探讨中国南方的成盆和成烃条件;从加里东、印支、燕山三次地壳变形作用及其对前期构造的改造和叠加,探讨南方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在华南板块上,成盆和成烃条件从西向东有序性的发展,而改造和破坏成藏条件的地壳运动又从东向西推进,显示出异常复杂情况,并最终控制了扬子古板块内油气藏从东向西分布的规律性,即从江南隆起西缘的下古生界古油藏向川中和川西地区分布的上三叠统气藏和侏罗系油藏展布的特征.这种从东向西在空间上油气分布的宏观规律性的认识,有助于今后研究和勘探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含油气远景的评价.  相似文献   
34.
通过砂箱物理模拟实验揭示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单一构造剥蚀、沉积作用和剥蚀-沉积耦合过程对其盆-山系统形成演化的控制影响作用,尤其聚焦于龙门山-川西前陆盆-山系统沿走向变化的构造剥蚀-沉积作用对其盆-山系统的控制作用。单一构造剥蚀作用过程模拟揭示浅表剥蚀作用强度与冲断带楔形体楔长、楔高呈负相关性;构造剥蚀作用使冲断带后缘逆冲断层更加易于发生断层再活化与无序冲断,制约着冲断带前陆向扩展。浅表沉积作用导致楔形体前缘冲断层上覆物质加载、更易于发生断层闭锁,促使冲断带楔形体前陆向/前展式扩展生长。沿走向变化的剥蚀-沉积作用过程导致冲断带楔形体后缘深部层系剥蚀走向变化、断层产状变陡,前陆盆地中前陆向断层明显减小、其倾角减缓,且反向冲断作用加强(乃至导致主断层反向冲断),尤其走向差异性导致前陆盆地发育斜向断层。受控于龙门山冲断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晚三叠世以来走向差异性剥蚀-沉积作用,川西前陆盆地中南段发育晚白垩世—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可能形成前陆盆地前缘斜向断层-龙泉山断层。  相似文献   
35.
川中广安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复杂,相邻的两口井所表现的生产特征差异较大。明确该油气藏主要成藏控制因素,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和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形成等条件出发,详细分析了该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并对其成藏控制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广安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为浅湖-半深湖沉积环境,砂、泥岩互层发育,深湖黑色泥岩可作为烃源岩;其中发育数层超致密泥质岩类、泥质粉砂岩类,为储层提供了直接盖层,为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及侧向遮挡条件。由于上覆地层的快速沉积,导致研究区压实作用强烈,原生孔隙很少,次生孔隙不发育,仅有一定的黏土矿物微孔存在,为低孔低渗储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油气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关键因素还是断层和裂缝。实践证明,只有在裂缝发育带才能形成较大规模的油气藏,故建议对该区作裂缝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6.
国内许多地学工作者根据古生物群和沉积相似性,认为早古生代扬子古板块与塔里木古板块相连或相距不远。从中国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史中出现的“兴凯地裂运动”和“峨眉地裂运动”,论述了扬子古板块和塔里木古板块离散和汇聚中的运动学特征,从“峨眉地裂运动”理论阐述扬子古板块向东漂移的动力学机制。扬子古板块在二叠纪与塔里木古板块离散并向东漂移的论断若能成立,则为特提斯在中国境内首先被打开提供了依据;对研究全球一些地方二叠纪玄武岩大面积同时喷发有重大的地质学理论意义;对研究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生物大绝灭事件也有重要作用;对在阿尔金地块及其邻区找到攀枝花式的钒、钛磁铁矿等金属矿床,对塔里木盆地在下古生界寻找大油气田,均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7.
龙门山冲断带是中国典型的冲断构造带之一.本文在详细研究龙门山冲断带岩石圈结构和龙门山冲断带形成前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和天然地震资科,认为龙门山冲断带是由深部物质的调整而带动四川盆地(扬子板块)的岩石圈沿其内部的若干塑性层向龙门山和川西高原发生多层次(上地幔顶部层、下部地壳层、中部地壳层和上部地壳层),多阶段(印支末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的俯冲所形成,并把这种既不同于B型俯冲,也不同于A型俯冲的俯冲模式,称之为龙门山型俯冲,简称为L型俯冲.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龙门山地区的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8.
上寒武统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的一个潜在勘探层位,但对其沉积相带展布及储层主控因素的认识还十分薄弱。在扬子地台北缘洗象池组发现的风暴沉积可以为此提供一些重要的约束。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对扬子地台北缘城口地区洗象池组风暴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其古地理含义及其对川东北地区洗象池组储层发育的指示意义。研究区洗象池组风暴沉积的典型识别标志包括底冲刷-充填构造、风暴撕裂构造、粒序层理和丘状交错层理等。根据风暴沉积标志组合的不同,划分出5种风暴沉积序列:序列1、序列2、序列3、序列4及序列5,且风暴段自下而上整体表现为由序列1向序列5逐渐过渡。根据沉积构造、岩性组合及风暴序列变化,结合经典浅水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发育模式,认为风暴段沉积环境整体以中缓坡为主,且自下而上由内缓坡、中缓坡向外缓坡变化,构成向上变深序列。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扬子地台北缘洗象池组在城口以北东地区处于中-外缓坡地带,而城口以南西地区则为内缓坡地带,从而认为洗象池组在城口南西方向的川东北地区具备发育大规模优质颗粒滩储层的地质条件,值得进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39.
从已知产气层特点继续开拓有利地区   1 .震旦系产气层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南翼 ,选择构造和岩性圈闭勘探是今后努力方向目前仅在川西南区块发现威远大气田和资阳含气地区。据我们研究〔1〕,从经济效益考虑 ,今后应选择井深 -60 0 0m范围内勘探 ,即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南翼 ,面积约 3.2× 1 0 4km2 。从有利圈闭考虑 ,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寻找威远背斜构造型圈闭 ,在古隆起范围内多有分布 ,但圈闭范围小、隆起幅度低 ,相对较好的有川西大兴场构造圈闭 ,Z顶闭合面积 94km2 ,闭合度 70 0m ,其次为川中的盘龙场潜伏构造圈闭 ,由 1 …  相似文献   
40.
根据各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特征,将世界各国划分为三大类型:石油天然气净出口国、石油天然气净进口国、生产消费大国。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的石油天然气战略的异同点。认为:国家要实现油气有效、稳定和价格合理地供给,在其油气的上下游市场引入竞争和推进自由化是必要的;油气基础设施是实现油气供给安全稳定和价格合理的基础,因此要加大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鼓励私有资本参与其中;国家政治外交等措施是各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油气资源的重要手段。鉴于中国的油气生产消费与美国极为相似.中国的油气战略制定可以借鉴美国的油气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